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亦名:行香偈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彼供养者待散华已,然后作礼。三捻香已,执炉,向上座所坐方,互跪,炷香炉中...(杂语)宿曜仪轨曰:若人欲求福智,当归依此菩萨,日月星皆虚空藏所变也。...(一)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以标相、形相、体相为三种相。(一)标相,标即表,如见烟即知是火等。(二)形相,指长短方圆等形...(术语)印名。即羯磨会嬉菩萨所结之印契也。见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三等。...(444~497)南朝刘宋、南齐时代人。字思光,吴郡名族出身。官累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父奉佛教,母奉道教。永明...禅林用语。禅宗之师家教导学人,称为垂手;对此而言,学人接受教化以求证悟则称出手。 p1553...(?~974)宋代法眼宗僧。魏府(河北)人。入法眼文益门下参禅。初住洪州(江西)双林院,后迁金陵(南京)清凉山...(术语)敬礼三宝之心不二也。法华忏法之初: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住佛,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住法,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指淡青色之帽子。又作缥帽子、缥冒。俗称华帽子、帽子。亦称裹头。源于印度裹头之制;佛世时,以印度北方天寒,佛陀...法华宗的三部经典,即:佛说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出自十二品生死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佛为诸比丘说,从四果至三涂,善恶生死有十二品。即:(一)无余死,谓罗汉...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无可、皎然,宋代的遵式、志南,明代的传灯、怀让等。但女诗...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己躬下事未明,忧悲痛切...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 一、业果色。 比如说,你今生为什么长这个德行呢?这跟...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里贫是指无财,耗是家破。多逢,是说不善之人,处处遭遇的处境。忧愁生于内心,患难产生于...
我们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念《阿弥陀经》时要诚恳,出声诵...问: 请问,我想每天诵念一部经:《普贤行愿品》或《无量寿经》。如遇到佛经中的经文意思我还看不明白,我是否要搞...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视妄心为根本道障。但对于刚学佛的初修者来说,却需要一个大妄...《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
明因昙玩禅师
【五灯会元】
平江府西山明因昙玩禅师,温州黄氏子。遍参丛席。宣和庚子,回抵钟阜,适朝廷改僧为德士,师与同志数人,入头陀岩食松自处。久之,圆悟被旨居是山,亲至岩所,令去须发。及悟诏补京师天宁,与师俱往,命掌香水海。未几,因举枹击鼓,顿明大法。凡有所问,皆对曰:「莫理会。」故流辈咸以莫理会称之。住后,上堂:「汝有一对眼,我也有一对眼。汝若瞒还自瞒,汝若成佛作祖,老僧无汝底分。汝若做驴做马,老僧救汝不得。」众檀越入山,请上堂,说偈曰:「我无长处名虚出,谢汝殷勤特地来。明因无法堪分付,谩把山门为汝开。」
上篇:华严祖觉禅师 | 下篇:虎丘元净禅师 |
【非律仪】 p0712 瑜伽九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非律仪?谓一苾刍,如营农者,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正...
说戒行香偈
虚空藏与日月星
三种相
玩具
张融
出手
泰钦
一心敬礼
缥帽
法华三部
十二品生死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印光大师呵斥民国奇女子成高僧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念《阿弥陀经》,等于到极乐世界走了一遍
不明经意是否能诵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