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一)位于江苏镇江东南五州山。晋永熙元年(290)置,初名因胜寺。六朝隋唐,俱称名刹。宋熙宁间重修,更名显慈寺。...【唯感身受业】 p1008 俱舍论十五卷十九页云:诸不善业能感受者,应知但感身受;非心。以不善因,苦受为果。心俱苦...(杂语)晋华严经梵行品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为显华天两宗圆顿极意之经文...(术语)色心不二,故万法唯心,又唯色也。依之立护法唯识无境,故立清辩唯境无识。止观义例上曰:能了诸法则见诸法...(Aryans)为中亚之印欧族人。体型高大,面方正多须,鼻窄而高,黑眸。西元前二千年顷,雅利安民族分向东西移动,向...(流派)Vibhajyavādinaḥ,部计名。此部所说有是有非,须能分别简择,故名分别说部。是非小乘二十部等之部计,乃...无明结者,谓三界无智无明结所系故,于苦法集法不能解了,不解了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术语)同类之人也。报恩经五曰:共诸等侣出外游观。涅槃经五曰:又解脱者无有等侣。...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有五事,云何为五? 一、供给所需 四、凡师教敕恭顺无违 二、礼...(异类)Alpapota yakṣas,鬼名。译曰不称鬼。见孔雀王咒经上。...本名憍萨罗,舍卫是都城,今以首都代国名。位置在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的南岸。...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行当中,主要是两个大流派: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净土宗。这两...素食不就是讲饮食的问题吧?还有什么其他的?当然不止了! 就好像驾车那样,一开始学习驾驶的人会问:如何开车?刹...
我们知道有一个观世音菩萨像,画的叫马郎妇,这个画像有很多人也都见过。她是一个很庄严的妇女,手里拎着一个篮子,...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罹患各种各样疾病的患者,从医经验及学佛体验令我感悟到,身心是陋劣不真实的,疾病是因缘而...
一、宜简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与修行皆要兼顾,实属不易,理应权衡,不可于某一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影响到其...如果明天就要躺下来,面对死亡,想想你要去那里?想想你现在还忙些什么?你还在向外攀缘些什么?生死的事,随时都会...问: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 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接...
象耳袁觉禅师
【五灯会元】
眉州象耳山袁觉禅师,郡之袁氏子。出家传灯,试经得度。本名圆觉,郡守填祠牒,误作袁字,疑师慊然,戏谓之曰:「一字名可乎?」师笑曰:「一字已多。」郡守异之。既受具出蜀,遍谒有道尊宿。后往大沩,依佛性。顷之,入室陈所见。性曰:「汝忒煞远在。」然知其为法器,俾充侍者,掌宾客。师每侍性,性必举法华「开示悟入」四字,令下语。又曰:「直待我竖点头时,汝方是也。」偶不职,被斥。制中无依,寓俗士家。一日诵法华至「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乃豁然,制罢归省。性见首肯之。圆悟再得旨住云居,师至彼,以所得白悟。悟呵云:「本是净地,屙屎作么?」师所疑顿释。绍兴丁巳,眉之象耳虚席,郡守谓此道场久为蟊螣囊橐,非名流胜士,莫能起废。诸禅举师应聘,尝语客曰:「东坡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山谷云:‘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傍人谓是丹青。’此禅髓也。」又曰:「我敲床竖拂时,释迦老子、孔夫子都齐立在下风。」有举此语似佛海远禅师,远曰:「此觉老语也,我此间即不恁么。」
上篇:中竺中仁禅师 | 下篇:华严祖觉禅师 |
(术语)宋徽宗诏改之佛号也。宋史徽宗纪曰: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女...
净因寺
唯感身受业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唯色
雅利安人
分别说部
无明结者
等侣
弟子对师长
阿罗波宝多夜叉
舍卫国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素食也是修心

马郎观音的传说

【推荐】念佛的确是一剂无上的良药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捡拾零碎时间修行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