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坐夏既竟,佛集众僧,使各相忏悔,诸天来供养偈赞。...(衣服)三衣之一。袈裟者。缝缀数条之布帛作长方之幅者也。安陀会横有五条。故名五条袈裟。其全体之大,若依四分宗...波罗夷罪四喻之一。又作破石。比喻波罗夷罪如破折之石不可再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五四·二三一下):“若道何...(物名)名义集三曰:异物志曰:是草萎可合香,笺外国胡人说,众香共是一木,华为鸡舌香。...(杂语)不出声而默诵经文也。摄真实经下曰:持真言时,住心凝寂,口习真言,唯自耳闻勿令他解。心中观想一一梵字,...(912~986)宋代僧。江苏常熟人,俗姓路。字修己。年十三闻诵弥陀经,遂出家,初学南山律,未久,随从钱塘慈光院志...又经言,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越度一切希望疑惑,不假他缘,于大师教余不能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者,此亦依见...(异类)八部众之能护持佛法拥护国土者。无量寿经下曰:福德尽灭,诸善鬼神各共离之。...梵语 prātimoksa,巴利语 pātimokkha。音译波罗提木叉。乃汇集比丘、比丘尼所受持之学处(巴 sikkhāpada,即禁戒...(375~443)南朝刘宋时之隐士。南阳涅阳(河南南阳镇平)人。字少文。善于书、琴、绘画,好游观。早年仕宦,义熙八...子题:下座、中座、上座、耆旧长老、长老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毗尼母云,从无夏至九夏是 下座 ;十夏至十九夏名...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问: 法师,经常做很多梦,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多了? 大安法师答: 常做种种杂七杂八的梦,确实是说明你的...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很多人整个的行为变成谋食。但你如果命中没有,谋也谋不到。即便你大学毕业还照样...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 醒了之后,她家里头的佣人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识神。一切不着,自然无事。 以不离话...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们接物待人时,首先,要观察外在,如言语、行状等,即所谓的察...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讲三迦叶,他们是三兄弟,老大是...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淫欲已除,倘使意淫未尽,仍不能超出尘凡。所以楞严经说:若不...
金陵俞道婆
【五灯会元】
俞道婆,金陵人也。市油糍为业。常随众参问琅邪,邪以临济无位真人话示之。一日,闻丐者唱莲华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庭湖?」忽大悟,以糍盘投地。夫傍睨曰:「你颠邪?」婆掌曰:「非汝境界。」往见琅邪,邪望之,知其造诣。问:「那个是无位真人?」婆应声曰:「有一无位人,六臂三头努力嗔。一擘华山分两路,万年流水不知春。」由是声名蔼著。凡有僧至,则曰:「儿,儿。」僧拟议,即掩门。佛灯珣禅师往勘之,婆见如前所问。珣曰:「爷在甚么处?」婆转身拜露柱。珣即踏倒曰:「将谓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蹶起曰:「儿儿来,惜你则个。」珣竟不顾。安首座至,婆问:「甚处来?」安曰:「德山。」婆曰:「德山泰乃老婆儿子。」安曰:「婆是甚人儿子?」婆曰:「被上座一问,直得立地放尿。」婆尝颂马祖不安因缘曰:「日面月面,虚空闪电。虽然截断天下衲僧舌头,分明只道得一半。」
上篇:承天自贤禅师 | 下篇:径山宗杲禅师 |
本性常、不断常、相续常。本性常是说法身佛永不生灭,本性常住;不断常是说报身佛的智德永无间断的生起;相续常是说...
新岁经
五条袈裟
折石
鸡舌香
金刚语言
晤恩
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
善鬼神
戒本
宗炳
僧众大小约夏分位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经常做很多梦,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勤劳」出穷人

为亡者做功德,比烧纸钱更有用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外在体现内在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