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思惟忆念经意也。传灯录五(法达章)曰:六祖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师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指小乘修道的过程,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叫做七方便。七方便者,即是三贤四善根。合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三者...【二种涅槃】 即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依者,有漏之依身。烦恼永尽,已断生死之因,然犹余有漏依身而色心相续,...【天眼天耳依何引发】 p0370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六卷八页云:诸有此生眼不见色,彼依何法,引发天眼耶?乃至广说。...【昏沉】 p0829 法蕴足论八卷十四页云:云何昏沉?谓身重性,心重性,乃至[梦-夕+登]瞢愦闷;总名惛沉。...于诸经论中,对一切诸法之真实体相,有各种不同之名称。如涅槃经称之为佛性,华严经称之为法界,胜鬘经则称为如来藏...(杂名)药师十二神将之眷属也。药师经曰: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术语)唐初印法师所立二教之一。卢舍那所说之华严经也。非逐众生之机委曲说权实之法,乃称于法性之理,顿说平等一...(人名)洞山良价,临命终时设僧斋名为愚痴斋,以诫弟子之恋情也。传灯录十五(良价传)曰:唐咸通十年三月,命剃发...(经名)有二本:一、唐不空译,题曰毗沙门天王经。一、赵宋法天译,题曰佛说毗沙门天王经。...(名数)出于大云请雨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阿弥陀经》要求学人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 《无量寿经》要求学人一昼夜或十昼夜一向专念。 彻悟禅师说:念佛若能...女儿从北京回来,除了带给两老一些礼物外,还有一只猫。女儿从小有慈悲心肠,对小动物有特殊的感情,长大后,女儿对...
法四依的最后一依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卷都是圣言量,但圣言量又有应机说法的不同,观机...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又曰,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途可能就会懈怠一曝十寒。修行一定要发长远心,所以觉明妙行...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 生之苦,...很久以前,在深山中有一个道场,有位弟子一直想到外面参访,就向师父请假。师父问他:「我们的道场四面环山,你要往...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许多人只看到现实的、眼前的利益,只想到自己一时的方便,没想到...
黄龙惟清禅师
【五灯会元】
隆兴府黄龙灵源惟清禅师,本州陈氏子。印心于晦堂。每谓人曰:「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甚么处?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也。如汉高帝绐韩信而杀之,信虽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效在甚么处?在偷心已死。然非学者自能尔,实为师者钳锤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见侯景,不动声气而景之心已枯竭无余矣。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之如赵昌画花,花虽逼真而非真花也。」上堂:「鼓声才动,大众云臻。无限天机,一时漏泄。不孤正眼,便合归堂。更待繁词,沉埋宗旨。纵谓释迦不出世,四十九年说,达磨不西来,少林有妙诀,修山主也似万里望乡关。」又道:「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直饶恁么悟入亲切去,更有转身一路,勘过了打。」以拂子击禅床,下座。上堂:「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更是谁?雾露云霞遮不得,个中犹道不如归。复何归,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上堂:「三世诸佛,不知有恩无重报;狸奴白牯,却知有功不浪施。明大用,晓全机。绝踪迹,不思议。归去好,无人知。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祖师恁么说话,瞎却天下人眼。识是非、别缁素底衲僧,到这里如何辨明?未能行到水穷处,难解坐看云起时。」
上篇:黄龙悟新禅师 | 下篇:泐潭善清禅师 |
亦名:持羊毛戒释名 资持记·释释相篇:“名云过限者,出三由旬故。”(事钞记卷二一·一·四)...
念经
七方便
二种涅槃
天眼天耳依何引发
昏沉
诸法实相异名
七千夜叉
平等教
愚痴斋
毗沙门经
一百八十五龙王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念佛为何要求「一心不乱」
一只猫的故事

四依法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吾人所居之世界,具足无量诸苦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人生的种种苦
深山中的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