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亦名:受畜急施衣戒犯缘、急施衣戒犯缘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五缘成犯:初是急施,二、知,三、七月六日前,四、...事之超绝而稀有者,称为殊胜。如吾人常赞叹极乐净土因缘殊胜,因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普度众生,凡有一念之善者皆可...(1249~1319)高丽僧。熊津郡(忠清南道公州)人,俗姓朴。生于儒者世家,幼年即出家为僧。为曹溪山天英之法嗣。及...禅门中职司鸣钟之僧职。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卍续一一一·四二八上):“知客命钟头鸣钟三下,知客焚香一把在手。”...(人名)Buddhajiva,又作佛陀什。三藏法师名,译曰觉寿,见梁僧传三。...子题:小乘人行、小菩萨行、大菩萨行、性空、相空、唯识、佛乘为出家本、愿乐位、究竟位、凡圣行法、圣道即三乘佛果...忉利天的帝王名叫释提桓因,所以叫做释帝,通常称为帝释天。...(术语)言既退失所修证而转变其位地也。法事赞曰: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法华经序品曰:于阿耨多罗三藐...(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问难,显示阿罗汉之义,五百比丘不忍,立座...(譬喻)阿弥陀佛之名号,譬之无上之宝珠。往生论注下曰: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罪浊,...【二种利行】 指自利、利他二行。菩萨所修之行,依其别相,有自、他二利:一、修六度、菩提分法等,为自利之行。二...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器,学佛法中浅浅的小乘都觉得很难。何以故?因小乘尚须看得破...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只要浅交就行了。 一般人对于小...问: 师父,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还请师父慈悲开示。 慧广法师答: 如果我们修行后,心变得柔...
夫妻俩在楼下卖粉已有时日。简易的摊档,热情的笑脸,吸引了不少顾客。我去得多了,发现总有位衣衫陈旧的老人在摊档...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是密宗有次第,一步一步,而净土是顿超?一些喇嘛都预知自己...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行很有功夫的表现,这观点对不对呢?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有这个...1、获身鬼(迦婆离)。 身高为人的两倍,无面目,手足穿孔,有如获足,热火满中,焚烧其身。前世受人雇用,作杀生之业...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些替代放生的方式? 如果没有条件放生。可以用以下这些方式替代放生,虽然不是直截了当地...
二种涅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二种涅槃】即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依者,有漏之依身。烦恼永尽,已断生死之因,然犹余有漏依身而色心相续,称为有余依涅槃;更灭依身无所余者,称为无余涅槃。此二种涅槃,同为一体,然无余依涅槃,在于有漏依身命终之时。
上篇:二种真如 | 下篇:二种无漏因果 |
节,指四节(结、解、冬、年)。禅林于入四节之际,书榜以示之,乃陈贺之仪。[禅苑清规卷二冬年人事] p2540...
过前受急施衣过后畜戒犯缘
殊胜
万恒
钟头
佛驮什
出家行圣道行
释帝
退转
文殊尸利行经
无上宝珠
二种利行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递出善良与真诚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