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指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六根中之意根、六境中之法界等。其中,前七者称为七心界。以上八法皆为无...【诸随烦恼四相差别】 p1355 瑜伽五十八卷六页云:云何名随烦恼?略由四相差别建立。一、通一切不善心起;二、通一...(术语)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异类)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四种寻求我论】 p0451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四页云:复次略有四种寻求我论。由此论故;萨迦耶见未永断者,求我寻思,...梵语 sukha-vedanā,巴利语同。受,为领纳对境而觉苦乐之精神作用。乐受,即领受顺情之境,而觉身心适悦之精神作用...(一)指佛、菩萨愿众生成佛之心广大深重。放光般若经卷三问僧那品(大八·二○上):“菩萨为众生故,起大誓愿言:‘...【立喻】 p0531 杂集论十六卷八页云:立喻者:谓以所见边,与未所见边,和会正说。所见边者:谓已显了分。未所见边...(物名)Vaidūrya,新译曰吠琉璃,吠琉璃耶,毗头梨,吠努璃耶等。七宝之一。译言远山宝,不远山宝等。青色之宝石...(术语)有余涅槃者,对无余涅槃而言。有余无余其解有三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余...(图像)庚申之典。青面金刚之使者。三猿各各塞耳目口。即道书之三尸也。...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印光大师校印本)...
乔布斯有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今天把乔布斯的话改变一下,我们活着就是为了颠覆这个世界。要如何做呢?...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要有定力,并非今天立愿,明天就到达,应该要有这份耐力,既然...
问: 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问: 这是我第一次听法。在冥冥中我也得到了佛法的利益,但是在功夫很殊胜时,中间间断了功课之后,我梦中出现佛流...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后,要把家庭搞好,令大家和睦,...
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他到了那个地方就住下来,不走了,就做善知识的侍者。做了几年以后,有一天晚上...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后来渐渐地知道,其实很多事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情...
净土法门跟通途佛法不一样。首先通途佛法讲信,净土法门更要讲信。由于净土法门要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那种果地上的...
资福法明禅师
【五灯会元】
郑州资福法明宝月禅师,上堂:「资福别无所补,五日一参击鼓。何曾说妙谈玄,只是粗言直语。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忽若鼻孔辽天,逢人切忌错举。参!」上堂:「若论此事,譬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若也得根,岂在千枝遍斫。若也得穴,不假六分全烧。」以拄杖卓一下,曰:「这个是根,那个是穴?」掷下拄杖曰:「这个是穴,又唤甚么作根?咄!是何言欤!」
上篇:宝林果昌禅师 | 下篇:云峰志璇禅师 |
【罽宾】 此云贱种。西域记云:迦湿弥罗,旧曰罽宾,讹也。北印度境。末田底迦既得其地,立五百伽蓝,于诸异国...
八无碍
诸随烦恼四相差别
一大三千世界
富那奇
四种寻求我论
乐受
大愿
立喻
琉璃
有余涅槃
三猿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自私最差劲了,要找机会奉献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云何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为什么功课没做完就有怪事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原来一切都在

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