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名)言如来之口舌殊胜,如金刚也。璎珞本业经上曰:尔时释迦牟尼佛,以金刚口告敬首菩萨言。...【种种身种种想】 p1261 如七识住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十七卷五页云:种种身者:谓彼有情、有种种显色身,种种相,...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举出,修行人于修禅定时,有下列三种贪欲发相,即:(一)外贪欲相,即修行人于修禅定时,取...【所食空】 p0738 卽是外空。...梵名 Pūrana-kā?yapa,巴利名 Pūrana-kassapa 或 Purāna-kassapa。为佛世时六师外道之一,住于中印度。又作富兰...(1590~1642)明代曹洞宗僧。浙江会稽人,俗姓王。字尔密,号散伊。或谓尔密为师之号。赋性耿介。二十二岁依止开元...(杂名)唐太宗制。述玄奘法师至西域求经译布中夏之事。后有高宗在青宫所作述圣记。末附玄奘所译心经。弘福寺沙门怀...【八分语】 p0070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语者:当知略具八分。谓先首美妙等。由彼语文句等相应,乃至常委分资粮故;...子题:病有二种、饥病、渴病、希病、药有五种、依时量、依更量、依七日量、依一期量、依大开量、常病、稀病 戒本疏...系由道服改作而成之法衣,为日本佛教所用。其形制,黑色而袖小,腰下不作褶,袖口下方与两胁下安置纽带子。冬天可采...【诸行有二种断】 p1351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三页云:复次由四种相,应知诸行有二种断。何等为四?一、诸緾断故,二、...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印光大师校印本)...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
我们都知道,社会伦理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际关系和谐,社会自然和谐;人际关系不合,社会自然诸多纷争;...
原文: 当此时世,只可自守本分。其丧心病狂者,任彼所为,绝不与彼相争相诘。以明理人少,糊涂人多,一有争端,若...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这个地方是...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境,三、恶友的影响,四、依从错误的教导,五、习惯,六、错误...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面是五戒十善,这是人。如果心里面是贪嗔痴慢、是杀盗淫妄,那...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做种种功德给亡故的人是什么意思呢? 答:亡故的人如果是确已...
麻谷宝彻随侍马祖道一,问说:如何是大涅槃?马祖答:急。麻谷问:急个什么?马祖说:看水。 此时的马祖和麻谷,师...
广教守讷禅师
【五灯会元】
宁国府广教守讷禅师,﹝圆照上足,时称讷叔。﹞僧问:「如何是古今常存底句?」师曰:「铁牛横海岸。」曰:「如何是衲僧正眼?」师曰:「针札不入。」
上篇:仙岩景纯禅师 | 下篇:慈济聪禅师 |
子题:处室、未归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十八童女者,处室未归也。” 济缘记释云:“ 处室 谓室女, 未归 即未...
金刚口
种种身种种想
贪欲三种发相
所食空
富兰那迦叶
明澓
圣教序
八分语
四药立四所以
布袍
诸行有二种断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烦恼都是自寻的

【推荐】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佛法教您改善人际关系

在这个时节世道,只可自守本分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