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人名)真宗七祖之第四祖。唐并州玄中寺道绰,并州汶水人。称为西河。十四出家,讲敷涅槃经,后诣石壁玄中寺,读昙...指白月最末一日(第十五日)及黑月最末一日(第十四日或第十五日,即晦日)两度之布萨。于该二日宣说戒经而令僧众清...一个咒语。明就是咒陀罗尼的别名。...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僧祇,若到俗家,言:‘阇梨今日我家食。’即名请处。”(事钞记卷二三·一九·一九)...(术语)与三藏同。梵语比多迦Pitaka,译作藏或箧,经律论之三,或声缘菩之三。大唐三藏圣教序曰:八藏三箧之文。可...谓预流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预流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人名)晋道安也。法师在襄阳,习凿齿负才来谒云:四海习凿齿。安答曰:弥天释道安。自此称为弥天之道安。见高僧传...(寺名)湖广通志七十八曰:黄州府黄梅县,东禅寺在黄梅县西南一里。名胜志曰:东禅寺号莲华寺,乃五祖传衣钵于六祖...亦名:谏造六聚 子题:二种痴、二种智、真供养、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见造六聚罪者,屏处...又作练禅、九次第定。为观、炼、薰、修等四种禅之第二。即指四禅定、四无色定、灭尽定等九种禅定。修观禅可得色、无...于尸体安葬后第三日之扫墓,称为覆墓。释氏要览卷下(大五四·三○九下):“殡后三日,再往墓所,谓之覆墓。杜氏云...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佛教爱不重,不生娑婆一语,直接道出爱欲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具有极大的诱惑性与伤害力,可以使人茶饭不思、神魂颠...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初学者他刚开始接触净土法门,他可能...问: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就是净土法门内部,对于同一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佛陀时代丈夫的地位崇高无比,妻子称丈夫为主子,而妻子被称为附属者或养育者,只有生小孩及养小孩的地位而已,男...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离越、阿难等五百位高德比丘一同在师子园中。有一天,...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万法,为什么开显出十法界呢?因为迷悟的不同。 迷得最深的就...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以后,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
布施功德无量,是我们常说的行话。但是,功德从哪里来呢?内心快乐便是功德。但是,为什么布施会内心快乐?这只有布...
香山延泳禅师
【五灯会元】
明州香山延泳正觉禅师,上堂:「心随境现,境逐心生。心境两忘,是个甚么?」拈起拄杖曰:「且道这个甚处得来?若道是拄杖,瞎却汝眼。若道不是拄杖,眼在甚么处?是与不是,一时拈却。且骑拄杖出三门去也。」遂曳杖下座。
上篇:灵曜辩良禅师 | 下篇:道场慧印禅师 |
(术语)谬于事理云迷,不明事理云惑。唐华严经五曰:观佛神通境界无迷惑。法华经方便品曰: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道绰
白黑布萨
一明
请处
三箧
预流果
弥天
东禅寺
众主谏造六聚
炼禅
覆墓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如何面对情和爱,而不为所迷惑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
佛陀开示五条待妻原则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各宗要略——律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