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言知足安分也。大乘义章十四曰:得小之时,心不悔恨,说为知足。遗教经曰: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即悉地之国土宫殿,乃真言行者在观心上所现之境。共有三品:(一)上品,即密严佛国,此佛国出于三界之外,而非声闻、...指列于诸经首之比丘、菩萨等共同闻法之大众。法华文句卷一,将同闻众分为声闻、菩萨、杂众三种。 p2250...寂灭的真理,亦即涅槃。...(杂语)谓参禅清苦,道业修治完美也。传灯录十一,径山洪諲条曰:一毫穿众穴时如何?师曰:光靴者任汝光靴。即其例...又称证义者。(一)因明用语。于论义会上,担任判决者,其判定之标准,主要依据立(立论者)、敌(问难者)双方所申述...指究极绝对之智慧。即于“金刚喻定”断尽一切烦恼之究竟佛智。金刚喻定,系指犹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动,而能断破一切烦...(外道)即数论师也。...指法相宗对一切法之体性所判立之四种规范。又作四出体。系护法、最胜子、亲光等诸论师所说,而窥基亲闻于玄奘三藏者...(术语)冥者,幽冥而不可见闻者。显者,显现而可见闻者。...【处非处善巧】 p1020 显扬十四卷七页云:云何处非处善巧?颂曰:不作不趣得、二余体、不转。净见无余业,非我自在...八大人觉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劝发菩提心文...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编者按: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宁波慈溪伏龙禅寺隆重举行了琉璃宝殿暨天王殿奠基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
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是宋代着名高僧,字无门,杭州人。幼年出家,广识经论。于万寿寺崇观参赵州无字公案而得悟...
有一天,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明惠上人看了连忙说道: 哪里来了一头鹿,快把它赶出去!他不但召唤弟子们驱...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
首先表扬一下小众,今天行堂的时候没有听到像昨天那样的桶呀、勺呀等等的交响声了,说明只要大家用一下心,完全是可...我们都知道健康饮食不能长期只吃精粮,要适当搭配杂粮食用。然而,不同的杂粮药性个不一样,有着不同的滋补作用。许...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说大菩萨有十种行持,可以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那么是哪十...
长芦体明禅师
【五灯会元】
真州长芦体明圆鉴禅师,上堂,顾视左边曰:「师子之状,岂免颦呻?」顾右边曰:「象王之仪,宁忘回顾?取此逃彼,上士奚堪?识变知机,野狐窠窟。到这里须知有凡圣不历处,古今不到处。且道是甚么人行履?」良久曰:「丈夫自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来。」
上篇:天章元善禅师 | 下篇:开元智孜禅师 |
(天名)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
知足
悉地宫
同闻众
灭理
光靴
证义
第一义智
僧佉论
四重出体
冥显
处非处善巧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

只看到挥杖鞭策的外相,见不着无相的慈悲

戒律衰败之原因

朝山拜佛要达到两种作用
不同杂粮的滋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