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十乘观法之第八。谓观行者知自己之位次也。...梵名 Siddhi-vidyadhara。即依咒术得外法成就之仙人。悉地,意译为成就。于密教中,列于胎藏曼荼罗外部之“成就持明...又作顺取依。指五根。根与识共取现在之境,称为同境。根照境如同珠光照物,然根无虑知之作用,须依五识方起虑知之作...即涅槃。灭是灭尽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譬喻)佛光被于一切,譬之垂天之云。赞阿弥陀佛偈曰:光云无碍。...大乘起信论所载三种发心之第三。指从初地至第十地菩萨之发心。于此等阶位之菩萨,证得真如法身,发起真心、方便心、...大智度论卷一所说四悉檀之第四。又作入理悉檀。佛以善巧,依第一义来诠明一实中道之理,令众生断惑证理,称为第一义...(流派)Sāṁkhya,正曰僧企耶,译曰数。外道之论名。玄应音义十曰:僧佉,此语讹也,应云僧企耶,此云数也。其论...指四重罪与五逆罪。四重罪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五逆罪于小乘所说为害母、害父、害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破僧...(术语)佛菩萨施于人之权谋方便也。维摩经序曰:冥根无谋,而动与事会。...【处所圆满】 p1020 如生圆满中说。 二解 瑜伽三十卷六页云:云何处所圆满?谓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山谷...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是不是只要受苦,就是消业?恳请法师...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居士是渴望佛法,我们佛门的人才太少,所以,我是很希望有一批...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 大安法师答: 现在很多...
大约二十一年前,本人有一天和一位朋友在苏州近郊登山漫游,借住在山顶一所寺庙里。我借着一缕油灯的黯淡之光,和庙...
聂光坚,乃湖南聂云台居士之侄子。曾留学美国,天资聪明过人,但是贡高我慢,看轻一切,喜好高谈玄妙之理,想折服其...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 定位生命的价值是一桩非常严肃而重大的事情,...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倒过来。本来我们这个心从本体上讲是非常清净的,它没有什么染...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
天章元善禅师
【五灯会元】
越州天章元善禅师,僧问:「大无外,小无内。既无内外,毕竟是甚么物?」师曰:「开口见胆。」曰:「学人未晓。」师曰:「苦中苦。」曰:「为众竭力,祸出私门。」师打曰:「教休不肯休,须待雨淋头。」问:「如何是最初句?」师曰:「末后问将来。」曰:「为甚如此?」师曰:「先行不到。」曰:「入水见长人也。」师曰:「秦皇击缶。」上堂:「君问西来意,马师踏水潦。若认一毛头,何曾知起倒?劫火才洞然,愚夫觅干草。宁知明眼人,为君长懊恼。」
上篇:观音启禅师 | 下篇:长芦体明禅师 |
(书名)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于说戒之日诵之。或称为戒经,或称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
知次位
悉地持明仙
同境依
灭度
光云
证发心
第一义悉檀
僧佉
四重五逆
冥权
处所圆满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声声木鱼的力量

聂光坚的往生故事

【推荐】难道您还没有玩够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