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楼至,梵名 Rudita 或 Rucika。为贤劫千佛中之最后成佛者。又作卢遮佛、卢至佛、鲁支佛、楼由佛。意译爱乐佛、啼哭...亦名:三衣指作不犯长 子题:一端、指作、五肘、法衣量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萨婆多,有缘得一端[叠*毛],指作三...菩萨十地之第三地。因修持佛道,而开发极明净之慧光,故称发光地。[十地经卷十、八十华严卷三十五] p5163...【如来不为世间八法所染】 p0583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三卷九页云:复次世法者:卽世八法。如来不为世八法所染,...指令“灭相”寂灭之法。与生生、住住、异异等三相并为“四有为相”之随相、小相,为四有为相中“灭相”之相对用语。...(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记过去七佛教化之相。比增一阿含不善品稍详。...(佛名)Viśvabhū,又作毗舍符,毗湿婆部,鞞恕婆附,毗摄罗,毗恕沙付,毗舍婆,鞞舍,随叶,浮舍。第三十一劫中...谓为眼识曾受曾了。名为已见。彼有眼识曾受曾了。隐覆如是想忍见乐。言我不见。如是名为见言不见。...【三受分三】 p0185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或各分三。谓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又学,无学,非二,为三。...【引摄无记】 p0377 集论二卷十一页云:何等引摄无记?谓如有一、于工巧处,串习故;于当来世,复引摄如是相身。由...【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唯识家显七转识(眼识乃至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相互为因果。即七转识与第八识,于能...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一 在家犹如大梦 在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大梦一场。谁曾能知道自身年于生死梦中。假使有一个人能够真...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观,是修大乘摩诃衍的止观啊!一般我们从当下下手来看,当我们念这句名号的...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因果缘起不离于心。佛法重点是指出...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漫、毫无威仪,犯了僧团规矩。比丘看到佛陀,立即收敛自己的形...
很多念佛人对于净土理念是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他知道,但是做不到,落实不到行为当中去。他一念...
【竹窗随笔原文】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非愚之愚也。读尽五车书①,无字不晓;收尽万般巧,无事不...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佛菩提,精勤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佛接着广说菩萨摩诃...问: 受过菩萨戒的居士,在路上碰到摔倒在地的老人,不去扶,有犯菩萨戒;去扶,又怕讹上。因为现在讹人的实在太多...
法昌倚遇禅师
【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漳州林氏子。幼弃家,依郡之崇福得度。有大志。自受具游方,名著丛席。浮山远和尚尝指谓人曰:「此后学行脚样子也。」参北禅,禅问:「近离甚处?」师曰:「福严。」禅曰:「思大鼻孔长多少?」师曰:「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禅曰:「汝道我见时长多少?」师曰:「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禅曰:「学语之流。」又问:「来时马大师安乐否?」师曰:「安乐。」禅曰:「向汝道甚么?」师曰:「教和尚莫乱统。」禅曰:「念汝新到,不能打得你。」师曰:「某甲亦放和尚过。」茶罢,禅问:「乡里甚处?」师曰:「漳州。」禅曰:「三平在彼作甚么?」师曰:「说禅说道。」禅曰:「年多少?」师曰:「与露柱齐年。」禅曰:「有露柱且从,无露柱年多少?」师曰:「无露柱,一年也不少。」禅曰:「夜半放乌鸡。」师留北禅最久。于是师资敲唱,妙出一时。晚至西山,眷双岭深邃,栖息三年,始应法昌之请。师在双岭受请,与英胜二首座相别,曰:「三年聚首,无事不知。检点将来,不无渗漏。」以拄杖画一画,曰:「这个即且止,宗门事作么生?」英曰:「须弥安鼻孔。」师曰:「恁么则临崖看浒眼,特地一场愁。」英曰:「深沙努眼睛。」师曰:「争柰圣凡无异路,方便有多门。」英曰:「铁蛇钻不入。」师曰:「这般汉有甚共语处?」英曰:「自缘根力浅,莫怨太阳春。」却画一画,曰:「宗门事且止,这个事作么生?」师便掌。英曰:「这漳州子,莫无去就。」师曰:「你这般见解,不打更待何时?」又打。英曰:「也是老僧招得。」上堂:「祖师西来意,特唱此事。只要时人知,有如贫子衣珠,不从人得。三世诸佛,只是弄珠底人。十地菩萨,只是求珠底人。汝等正是詅竮乞丐,怀宝迷邦。灵利汉才闻举著,眨上眉毛,便知落处。若更踏步向前,不如策杖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示众:「我要一个不会禅底作国师。」上堂:「汝若退身千尺,我便当处生芽。汝若觌面相呈,我便藏身露影。汝若春池拾砾,我便撒下明珠。直得水洒不著,风吹不入,如个无孔铁锤相似。且道法昌还有为人处也无?」良久曰:「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上堂:「春山青,春水绿,一觉南柯梦初足。携筇纵步出松门,是处桃英香馥郁。因思昔日灵云老,三十年来无处讨。如今竞爱摘杨花,红香满地无人扫。」上堂,拈起拄杖曰:「我若拈起,你便唤作先照后用。我若放下,你便唤作先用后照。我若掷下,你便唤作照用同时,忽然不拈不放,你向甚么处卜度?直饶会得倜傥分明,若遇临济德山,便须脑门著地。且道伊有甚么长处?」良久曰:「曾经大海休夸水,除却须弥不是山。」上堂:「夜半乌鸡谁捉去?石女无端遭指注。空王令下急搜求,唯心便作军中主。云门长驱,沩山队伍,列五位枪旗,布三玄戈弩。药山持刀,青原荷斧,石巩弯弓,禾山打鼓。阵排雪岭长蛇。兵屯黄檗飞虎。木马带毛烹,泥牛和角煮。赏三军,犒师旅。打葛藤,分露布。截海飏尘,横山簸土。击玄关,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无边刹海竞纷纷,三界圣凡无觅处。无觅处,还知否?昨夜云收天宇宽,依然带月啼高树。」上堂:「闲来只么坐,拍手谁赓和?回头忽见簸箕星,水墨观音解推磨。」拍手一下曰:「还会么?八十翁翁虽皓首,看看不见老人容。」上堂:「法昌今日开炉,行脚僧无一个。唯有十八高人,缄口围炉打坐。不是规矩严难,免见诸人话堕。直饶口似秤锤,未免灯笼勘破。不知道绝功勋,妄自修因证果。」喝曰:「但能一念回光,定脱三乘羁锁。」黄龙南禅师至。上堂:「拏云攫浪数如麻,点著铜睛眼便花。除却黄龙头角外,自余浑是赤斑蛇。法昌小刹,路远山遥,景物萧疏,游人罕到。敢谓黄龙禅师曲赐光临,不唯泉石生辉,亦乃人天欣悦。然云行雨施,自古自今,其奈炉[革*(备-人)]之所,钝铁尤多;良医之门,病者愈甚。瘥病须求灵药,销顽必藉金锤。法昌这里,有几个垛根阿师,病者病在膏肓,顽者顽入骨髓。若非黄龙老汉到来,总是虚生浪死。」拈拄杖曰:「要会么?打面还他州土麦,唱歌须是帝乡人。」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却须磨取。」曰:「未审如何下手?」师曰:「镜在甚么处?」僧遂作一圆相,师便打曰:「这漆桶,碌砖也不识。」师与感首座岁夜吃汤次,座曰:「昔日北禅分岁,曾烹露地白牛。和尚今夜分岁,有何施设?」师曰:「腊雪连山白,春风透户寒。」座曰:「大众吃个甚么?」师曰:「莫嫌冷淡无滋味,一饱能消万劫饥。」座曰:「未审是甚么人置办?」师曰:「无惭愧汉,来处也不知。」英胜二首座到山相访。英曰:「和尚寻常爱检点诸方,今日因甚么却来古庙里作活计?」师曰:「打草只要蛇惊。」英曰:「莫涂糊人好!」师曰:「你又刺头入胶盆作甚么?」英曰:「古人道,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所以住此山。未审和尚见个甚么?」师曰:「你他时异日,有把茆盖头,人或问你,作么生祗对?」英曰:「山头不如岭尾。」师曰:「你且道,还当得住山事也无?」英曰:「使钁不及拖犁。」师曰:「还曾梦见古人么?」英曰:「和尚作么生?」师展两手。英曰:「虾跳不出斗。」师曰:「休将三寸烛,拟比太阳辉。」英曰:「争奈公案见在。」师曰:「乱统禅和,如麻似粟。」龙图徐公禧布衣时,与师往来,为法喜之游。师将化前一日,作偈遗之曰:「今年七十七,出行须择日。昨夜问龟哥,报道明朝吉。」徐览偈耸然,邀灵源清禅师同往。师方坐寝室,以院务诫知事曰:「吾住此山二十三年,护惜常住,每自莅之。今行矣,汝辈著精彩。」言毕,举拄杖曰:「且道这个分付阿谁?」徐与灵源皆屏息。遂掷杖投床,枕臂而化。
上篇:兴化绍铣禅师 | 下篇:广因择要禅师 |
(物名)龙颔下之珠也。四分戒本二上曰:律中龙珠乌翅,一去不还。行宗记二上曰:龙珠者,昔有螺髻梵志,居恒水边,...
楼至佛
三衣指作非长
发光地
如来不为世间八法所染
灭灭相
七佛经
毗舍浮
见言不见
三受分三
引摄无记
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在家如大梦,出家犹如遇险得脱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不怕犯错,怕不改过

二六时中都不要忘记这句佛号

什么是真正的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