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名数)十住位中之第六位也,又地持经所说之六种住也。...众生修行佛道,遇重重障碍而不得开悟,若能摧此重障山,则见佛无碍。修行佛道之重障,要约有三种:(一)惑障,又作烦...(986~1039)宋代禅僧。全州清湘(广西桂林)人,俗姓李。少为儒生,潜心举业。二十二岁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术语)法性者涅槃之异名,故取涅槃之四德常乐我净,谓之法性常乐。...【善界】 p1136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何善界?谓善身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及择灭,是名善界。...郁伽,梵名 Ugra,巴利名 Ugga。为憍萨罗国(梵 Ko?ala)之都城。亦为郁伽比丘之诞生地。郁伽比丘为此市长者之子,...在无色界的第四处,也是三界的最高处,生于此处的人,没有下地粗想的烦恼,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没有细想的...【福行】 p1281 法蕴足论十卷五页云:云何福行?谓有漏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可爱可乐可...(譬喻)人生如禾谷,乍生乍获,转转不巳,谓为生死之田地,三界流转之地也。寄归传二曰:控制生田。...真如实相离于一切妄染,故称无漏,是即空真如;又真如实相含藏一切功德,故称大海,是即不空真如。 p5789...指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有漏之五境,其自性虽苦、不净,但凡夫之欲心所感则为妙乐,故称五妙欲。[俱舍论卷九...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毗尼日用切要...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胆量要小,就是经常要保持戒慎恐惧,保持一种不放逸的心态...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曰《阿弥陀经》;一论即《往生净土论》。三经以《无量寿经...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末学不愿意说她是一位病人,因为她除了身体患有乳癌之外,内...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能够供养的,就是把经啊,放到佛台上,就像恭敬佛一样恭敬它...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众所周知的伤仲永,通过讲述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的神童仲永,因后天不学习和被父亲当作赚钱工具而沦...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我这个真心就像大海那样不增...
一个人的善根也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人们常常只见其果,而忽视其往生因地的勤苦修行。 在《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
洞山清辩禅师
【五灯会元】
瑞州洞山清辩禅师,僧问:「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未审和尚得个甚么?」师便喝,僧亦喝。师便打,僧曰:「争奈大众眼何!」便归众。师嘘两嘘。
上篇:令滔首座 | 下篇:玉泉承皓禅师 |
梵语 vāg-vijapti-karman 三表业之一。语,即语言。人之语言系以一种意思表示于人之作业,故称语表业。据俱舍论卷...
六住
重障
楚圆
法性常乐
善界
郁伽市
非有想非无想处
福行
生田
实相无漏大海
五妙欲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怎样才能求生净土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