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断随烦恼有五种对治】 p1417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谓勤修习内心寂静奢摩他行诸苾刍等,为欲断除诸随烦恼,应知...【意根律仪】 p1208 俱舍论十四卷五页云:又契经说:应善守护应善安住眼根律仪。此意根律仪、以何为自性?此二自性...(地名)Kirāta,北方山夷之义,谓栖息雪山西北部之种族也。似指前汉初侵入北印度征服罽宾之塞种族。西域记之讫利...【思慧】 三慧之一。思惟自理而得之智慧也。于定散之中,属于散慧。...(术语)出恩爱之家,入菩提之道也。心地观经四曰:发菩提心,舍离父母,出家入道。遗教经曰: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为普贤行愿疏所举三种供养之法。即:(一)财供养,以世间财宝及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二)法供养,依佛所说...(名数)台家所立之八教也。于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三藏...(界名)佛国名。虚空藏菩萨之本土。虚空藏菩萨经曰:西方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一切香集。彼国有佛,名胜...子题:和南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彼(说戒师)应具仪至僧中,四面礼僧已,互跪白言:‘小比丘某甲稽首和南,敬白...(术语)正音曰修伽陀Sugafa,即佛十号中善逝之梵语。见玄应音义二十三。...凡五卷。撰著年代与撰者皆不详。又作法本内传。本书记述后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佛教之传入并与道教抗衡之事。计...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观像观想,唯心地法门明白之人...从前有一家专卖高级点心的铺子。有一天,铺子里来了一个衣杉褴楼的男人,他抖抖索索地摸出几个一角两角的硬币,要买...
我们初发心的人,再重要的就是一个信字。这个信字如果建立不起来的话,最高的佛法,最高的善知识,也救不了你。所以...
彻悟禅师说: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彻祖通达三藏十二部教典及其一切...
一、人趣之因 (1)负债者互相追债 就是生了不肖子,要来讨债的,儿子向父母亲讨债;或者生了儿子以后,被父母亲打...问: 弟子觉得自己福报与相貌都很差,与人交往时常感到卑怯,不能做到随喜功德且常生妒忌,请问法师如何克服这种烦...
灵岩山是个专修净土的道场。因此,除了数百个出家众以之为安身立命之处以外,并且不少专修净土的居士,常年住在山上...过去有一个人,虽然没有人开示他,但因为受世事的折磨,人我是非的困扰,而承受种种的苦恼,于是觉悟到一个人在这尘...
石霜节诚禅师
【五灯会元】
潭州石霜节诚禅师,僧问:「古者道,卷帘当白昼,移榻对青山。如何是卷帘当白昼?」师曰:「过净瓶来。」曰:「如何是移榻对青山?」师曰:「却安旧处著。」上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随缘荡荡,更莫沉吟。你等诸人,才上阶道,便好回去。更要待第二杓恶水泼,作甚么?」
上篇:高阳法广禅师 | 下篇:德山志先禅师 |
其义有二:(一)指本地佛之成道。“迹化”之对称。法华文句记卷五上(大三四·二三四上):“迹化举三千墨点,本成喻...
断随烦恼有五种对治
意根律仪
罽罗多
思慧
出家入道
三供养
八教
香集
稽首和南
骚揭多
汉法本内传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善待每一位众生,不论贫富与贵贱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

人趣之因与果报
福报与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