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譬喻)言五欲恼人如针之刺也。无量寿经下曰:拔诸欲刺,以安群生。...(杂语)和尚先有所与,复请余分,谓之请益。其法,学者若愿请益,则先禀烧香侍者,侍者通于住持,若允,则因住持之...弘一大师:“吾国及日本古版,皆钞记别行。逮日本贞享丙寅岁,日本泉州大鸟山神凤律寺比丘慈光瑞芳,以钞记异部,学...(术语)此教虽同学如幻即空之旨,然四人之观法四门不同:一有门,又云实门,如幻即空,故有即空,空即有,今即以此...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十一,即观想大势至菩萨身相的观法。...Daoshi 佛教史籍。亦名《岛王统史》、《洲史》。斯里兰卡现存最早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约成书于4世纪,著者不详...【智见差别】 p1152 如修定为得智见中说。 二解 瑜伽七十七卷十一页云: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梵名 Sthiramati。音译悉耻罗末底。印度人。著有入大乘论二卷,其中引用龙树、提婆、罗睺罗、拘摩罗陀等诸师之说,...(名数)十宗者,律宗(南山宗),俱舍宗(有宗),成实宗,三论宗(性空宗),天台宗(法华宗),贤首宗(华严宗)...如世尊说,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如是经意非一切种皆不可思议。云何业异熟不可思议?云何可思议?谓诸善业于人天趣得...梵语 nirodha-satya,巴利语 nirodha-sacca。全称灭圣谛(梵 nirodhārya-satya)。又作苦灭谛、苦尽谛、苦灭圣谛、...维摩诘所说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人首先要能够谦卑自己。众生为什么会有种种的苦恼呢?就是因为我执太重了,有着种种的我慢。当自己比别人强的时候,...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冬至节后,就把经都包起来,大家一齐进禅堂,打禅七,末了还要...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见到城门边有一个大深坑。当时王舍城的人都把大小便弃置此坑...
问: 法师讲过,极乐世界一人去供养佛,可以同时到多处佛那里。这是怎样去的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宏海法师答: 极...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不遗一物,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众生,都能够得到拯救和...在顺境中应怎么办? 我们遇到顺境,应当这么想:我家现在很富足,这一定是过去世布施得来的善果,今生我更慷慨施舍...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虽清苦,但长寿者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清心寡欲外,还在于佛家从古到今积累...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无聚之束缚; 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 无有羁绊随心所欲行; 不...
开福德贤禅师
【五灯会元】
荆南府开福德贤禅师,僧问:「去离不得时如何?」师曰:「子承父业。」问:「如何是衲僧活计?」师曰:「耳里种田。」上堂:「不用思而知,不用虑而解。知解俱泯,合谈何事?」良久曰:「一叶落,天下秋。」问:「承和尚有言,隔江招手,意旨如何?」师曰:「被里张帆。」曰:「恁么则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去也。」师曰:「踏不著。」
上篇:福严良雅禅师 | 下篇:报慈嵩禅师 |
梵语 styāna,巴利语 thīna。又作昏沉、惛、昏。指使身心沉迷、昏昧、沈郁、钝感、顽迷,而丧失进取、积极活动之...
欲剌
请益
行事钞资持记会本
通教四门
势至观
岛史(Diqavamsa)
智见差别
坚意
十宗
异熟不可思议
灭谛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推荐】为何不能低下心来向别人学习呢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善护口业

极乐众生如何做到同时去多处佛那里供养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在各种境界中修福种福

佛门秘传除病健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