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天名)对于胜军不动,胜军地藏而有胜敌毗沙门。以毗沙门为战神故也。...(名数)老子孔子颜回也。止观五曰: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边表根性,不感佛兴。我遣三圣,化彼真丹。礼义先开,大小...家有逆子不如无子。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父母教诲,瞋目怒应(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术语)三藏之一。十二部经中有曰优婆提舍者,译曰论议经。是佛自问答决择法相者。佛弟子及灭后诸菩萨等准之而聚集...【无上】 p1045 瑜伽八十三卷四页云:卽此大师,亦称无上。映蔽一切声闻,独觉,下中乘故。又云:言无上者,于所知...禅林用语。一般之常识概念为尺长寸短,然依此类日常概念无法把握真理之绝对性,故提出寸长尺短之相反概念,并以超越...【伺】 p0709 显扬一卷十页云:伺者:谓从阿赖耶识种子所生,依心所起,与心俱转相应;于所寻法,略行外境。令...(饮食)Madhugola,饼名。善见律十曰:麻豆瞿罗,汉言美饼。大日经疏七曰:末涂共啰饼,亦着鉴,兼以糖蜜涂之。...梵语 a-sāmagrī。又作异性。“和合性”之对称。唯识宗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即能妨碍诸缘和合而令诸法不生之能...【无色界】 又作无色天,与欲界、色界共称三界。即指超越物质的世界,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四无色定者死后所生的天界...(术语)为诱导于真实之道,而假设之教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以表达。过去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那时大家都默然不识,只有...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攀缘心,在《楞严经》讲到两个内涵: 第一个,是业力的问...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谨恭录《成唯识论》卷首之造论因缘,以明唯识教学...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们都具备圣贤的条件,这是错误的想法。佛弟子终究...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子贞美贤慧,更使他欢喜。 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自然...
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阴;色阴所引生的根结,就是动静两种的结...过去佛陀在婆罗园弘法时,一天,着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魔王波旬心想:现在佛陀欲入村乞食,我要想办法使人们不要供...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断恶,你看这个擐甲,这个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那种铁片,一片...
正勤蕴禅师
【五灯会元】
常州正勤院蕴禅师,魏府韩氏子。幼而出家,老有童颜。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事若何?」师曰:「迥出箫韶外,六律岂能过?」曰:「不过底事作么生?」师曰:「声前拍不散,句后觅无踪。」问:「如何是正勤一路?」师曰:「泥深三尺。」曰:「如何到得?」师曰:「阇黎从甚么处来?」问:「如何是禅?」师曰:「石上莲华火里泉。」曰:「如何是道?」师曰:「楞伽峰顶一茎草。」曰:「禅道相去几何?」师曰:「泥人落水木人捞。」晋天福中顺寂,葬于院侧。经二稔,门人发塔,睹全身俨然,发爪俱长。乃阇维,收舍利真骨重建塔焉。
上篇:天王和尚 | 下篇:洞山瑞禅师 |
(杂名)大小便也。法华经授记品曰:便利不净。...
胜敌毗沙门
震旦三圣
不如无子
论藏
无上
寸长尺短
伺
麻豆瞿罗
不和合性
无色界
方便假门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正念应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