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谷隐山蕴聪慈照禅师,初参百丈恒和尚,因结夏。百丈上堂,举中观论曰:「正觉无名相,随缘即道场。」师便出问:「如何是正觉无名相?」丈曰:「汝还见露柱么?」师曰:「如何是随缘即道场?」丈曰:「今日结夏。」次参首山,问:「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时如何?」山曰:「家家门前火把子。」师于言下大悟。呈偈曰:「我今二十七,访道曾寻觅。今朝喜得逢,要且不相识。」后到大阳玄和尚,问:「近离甚处?」师曰:「襄州。」阳曰:「作么生是不隔底句?」师曰:「和尚住持不易。」阳曰:「且坐吃茶。」师便参众去。侍者问:「适来新到,祗对住持不易,和尚为甚么教坐吃茶。」阳曰:「我献他新罗附子,他酬我舶上茴香。你去问他有语在。」侍者请师吃茶,问:「适来只对和尚,道住持不易,意旨如何?」师曰:「真谕不博金。」住后,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邛州多出九节杖。」曰:「谢师指示。」师曰:「且莫作答佛话会。」却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踏著秤锤硬似铁。」曰:「意旨如何?」师曰:「明日向汝道。」问:「青山渌水即不问,急切一句作么生道?」师曰:「手过膝,耳垂肩。」问:「如何是道?」师曰:「车碾马踏。」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横眠竖坐。」问:「日往月来迁,不觉年衰老,还有不老者么?」师曰:「有。」曰:「如何是不老者?」师曰:「虬龙筋力高声叫,晚后精灵转更多。」问:「如何是学人深深处?」师曰:「乌龟水底深藏穴。」曰:「未审其中事若何?」师曰:「路上行人莫与知。」问:「古人索火,意旨如何?」师曰:「任他灭。」曰:「灭后如何?」师曰:「初三十一。」
因作清凉河堰,僧问:「忽遇洪水滔天,还堰得也无?」师曰:「上拄天,下拄地。」曰:「劫火洞然,又作么生?」师曰:「横出竖没。」问:「深山岩崖中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师曰:「奇怪石头形似虎,火烧松树势如龙。」问:「古人道,见色便见心,露柱是色。那个是心?」师曰:「昼见簸箕星。」曰:「意旨如何?」师曰:「柳营节级横阶上。」问:「如何是道?」师曰:「善犬带牌。」曰:「为甚如此?」师曰:「令人惧见。
上堂:「十五日已前诸佛生,十五日已后诸佛灭,十五日已前诸佛生,你不得离我这里。若离我这里,我有钩子钩你。十五日已后诸佛灭,你不得住我这里,若住我这里,我有锥子锥你。且道正当十五日,用钩即是,用锥即是?」遂有偈曰:「正当十五日,钩锥一时息。更拟问如何,回头日又出。」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直下看。」曰:「如何是塔中人?」师曰:「退后!退后!」问:「承古有言,只这如今谁动口,意旨如何?」师曰:「莫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张茂崇太保问:「摩腾入汉,已涉繁词。达磨单传,请师直指。」师曰:「冬不寒,腊后看。」问:「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万象是物,如何转得?」师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问:「寸丝不挂,法网无边。为甚么却有迷悟?」师曰:「两桶一担。」问:「有情有用,无情无用。如何是无情无用?」师曰:「独扇门子尽夜开。
上堂:「春景温和,春雨普润,万物生芽,甚么处不沾恩?且道承恩力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春雨一滴滑如油。」问:「如何是学人自己法身?」师曰:「每日般柴不易。」曰:「此是大众底,如何是学人底?」师曰:「三生六十劫。」问:「逐日开单展钵,以何报答施主之恩?」师曰:「被这一问,和我愁杀。」曰:「恁么则谢供养也。」师曰:「得甚么人气力?」僧礼拜,师曰:「明日更吃一顿。」问:「古人急水滩头毛毬子,意旨如何?」师曰:「云开月朗。」问:「急水滩头连底石,意旨如何?」师曰:「屋破见青天。」曰:「屋破见青天,意旨如何?」师曰:「通上彻下。」问:「一处火发,任从你救。八方齐发时如何?」师曰:「快。」曰:「还求出也无?」师曰:「若求出,即烧杀你。」僧礼拜,师曰:「直饶你不求出,也烧杀你。」示众:「第一句道得,石里迸出。第二句道得,挨拶将来。第三句道得,自救不了。」上堂:「五白猫儿爪距狞,养来堂上绝虫行。分明上树安身法,切忌遗言许外生。作么生是许外生底句?莫错举。」僧入室问:「正当与么时,还有师也无?」师曰:「灯明连夜照,甚处不分明。」曰:「毕竟事如何?」师曰:「来日是寒食。」
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三藏之一。旧作毗尼藏,译曰律藏,义翻也。新作毗奈耶藏,译曰调伏藏。结集关于佛教中戒律之法言者,包含于...(经名)一卷,失译。般舟三昧经之异译。般舟经由拔陂菩萨之请而说。拔陂为跋陀婆罗之略称,译作贤护。...【三等持】 p0172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十二页云:三等持者:一、空,二、无愿,三、无相。此三,皆以心所法中三...谓随犯错而随即忏悔。又作随犯随悔。指依随犯戒律所禁之行为或起烦恼等,即刻对所犯之错一一忏悔;由此消灭罪障,以...(杂语)严护其法也。无量寿经上曰:严护法城。...(名数)无量寿经下说,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当往生西方极乐,其诸小行之菩萨及小功德者,不可计也。而其往...(流派)具名三蜜栗底尼迦耶Sammatiya-nikāya,小乘十八部中正量部之梵名,又作三眉底与部,弥底部,弥离底部。又...云何无诤?几是无诤?为何义故观无诤耶?谓有诤相违是无诤义,乃至无漏有尔所量,无诤亦尔,为舍执着离诤我故,观察...(衣服)衣名。玄应音义十五曰:磨贝,补盖反,西域衣名也。...受戒时,总括受之,称为通受;一一个别受之,则称别受。又作通授别授、总受别受。受三归时,初归依佛,次归依法,后...(仪式)给孤独长者以阎浮檀金造佛像,设大斋,谓之佛陀大会。一切有部目得迦五曰:给孤独长者言:世尊!我欲为作赡...(龙藏本)...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业果不虚,有因必定感果;而又因为诸行无常,命运可以改造。改...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些建议。 宏海法师答: 学佛讲解行并进。解的过程,就是我们对...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是未来你正念真如的方法,你要...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宽 心 谣》 赵朴初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山珍海味虽然可口,却不一定健康。如今人们吃东西,营养健康往往摆在首位,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吃的贵并不代表着吃的...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凶恶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诈阴险的人,只是一念的善念恶念的差别。古人说:世人孰无过,...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容易吗?离得开吗? 咱们比较而言,现在我们比社会上的人为名...
谷隐蕴聪禅师
【五灯会元】
上篇:神鼎洪諲禅师 | 下篇:广慧元琏禅师 |
亦名:梵坛法、不共语羯磨 子题:三种调伏法、梵坛、语地、不与语、教授、教诫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言默摈者,五...
律藏
跋陂菩萨经
三等持
随犯随忏
严护
十四佛国往生
三弥底
无诤
磨贝
通受别受
佛陀大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金刚经的40句名言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赵朴初《宽心谣》

餐桌上4种最不起眼的长寿菜
焦芽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