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轻薄之证悟也。止观七曰:那得薄证片禅而以为喜。...(人名)雍州新丰(陕西临潼东北)人。十五岁出家,师事昙延。受具后,就洪遵学四分律,涉猎律部者三年。又于昙迁禀...梵名 Brahma-sūtra。印度六派哲学吠檀多学派(梵 Vedānta)之根本圣典。又称吠檀多经(梵 Vedānta-sūtra)、根...(名数)大般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其我德以自然为义,自在有八义,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为多身,二、示一...亦名:使非亲织戒犯缘、自乞缕使非亲织戒犯缘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四缘成犯:初自乞缕线,二、织师非亲,三、不...(术语)天台之圆教也。圆教之菩萨迷理轻,故不借事事之方便,直谈一切万法为中道实相之妙理,谓之界外理教。玄义三...譬喻受佛陀教法之一切众生,犹如受雨水滋润之草木。(参阅“三草二木”603) p4312...(术语)梵语忏摩Kṣamayati之略。悔过之义。茶香室丛钞十三曰:宋钱易南部新书云:忏之始,本自南齐竟陵王,因夜梦...(术语)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戒定慧三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系缚,即...(譬喻)又曰筌蹄,筌者取鱼之具,罤者取兔之网,以喻方便门及言语文句等实现实义之用具。罤,或作蹄。乃假借也。玉...乃进入灭尽定前刹那极微细之心。灭尽定之前有三种心,即想心、微细心、微微心,第一想心属粗想之心,第二为稍微细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1.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他淫,身体香洁...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云门山志续编》,看见佛源老和尚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古禅...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则将来业报现前时,就会障碍你了生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家里怎么还有人生病,怎么还会死人?你怎么就一点也不慈悲我?...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可能学习佛法,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教内有一句话...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很多佛教徒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选择离群索居独自修...
在云门寺方丈室后之假石山上,种了不少奇花异草。假石山本是靠后山墙而筑,地下还挖了一水池,约七八尺深,终年从地...
颖桥安禅师
【五灯会元】
颖桥安禅师,﹝号铁胡。﹞与钟司徒向火次,钟忽问:「三界焚烧时如何出得?」师以香匙拨开火。钟拟议,师曰:「司徒!司徒!」钟忽有省。
上篇:风穴延沼禅师 | 下篇:兴阳归静禅师 |
天台宗五时判教中,前四时之名目。第一华严时,圆教兼别教而说,故谓“兼”。第二阿含时,但说藏教,故谓“但”。第...
薄证
玄琬
梵经
八大自在我
乞缕使非亲织师戒犯缘
界外理教
草木
忏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筌罤
微微心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经中开示不邪淫的功德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宏海法师佛教祖庭朝圣参访之行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