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梵语 karma-savgha。指受具足戒之比丘四人以上,不论凡圣,在同一结界内,行羯磨之作法者。大乘义章卷七(大四四·...(经名)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之略名。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是与法华经之普贤...(人名)迦毗罗城释种中,有一童子,名金光王。色相端严,光明晃曜,闻佛出家成道,遂诣佛所。佛说其往昔之因缘。童...指变易生死之身的四项异称。变易,因移果易、前变后易之意。唯识宗以圣者改易分段之身(指具有色形区别及寿期定限的...亦名:病比丘瞻视法 子题:病人有九法成就必横死、看病人五德 行事钞·瞻病送终篇:“僧祇, 病人有九法成就 , 必...对出家修行者而言,日常之行、住、坐、卧所必须遵守之礼法。或指受戒、舍戒、忏悔、祈愿等仪式中所规定之轨式方法。...【邪见业道】 p0672 瑜伽五十九卷十四页云:邪见业道事者:谓实有义。想者:谓于有、非有想。欲乐者:谓卽如是...(杂语)巴利语翳迦三昧耶Ekaṃsamayaṃ之译语。在某时之义。诸经之初,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等。天台观经疏一,谓...(术语)正之义也。证正道,名为圣。胜鬘宝窟下本曰:圣者正也。以理正物名为圣。大乘义章十七末曰:初地以上,息妄...【邲输跋陀】 或云三曼跋陀,此云普贤。悲华云:我行要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杂语)遗于后人之教诫也。唐僧传道安曰:作遗诫九章以训门人。...佛说出家功德经...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他的举动恰好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
要信心百倍地念佛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境界,内心感到沮丧的时候,一想起这件事,就会使我又信心百倍地念佛。这件事,...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它的重点在灭色取空,也就是说它的空是对立的。所以从大乘的...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诸法实相,生心染污五欲六尘,因而造作...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业果相续,这个业指的是我们善恶的业...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 一、信 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
和州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居民养了一百只鹅。有一天,这群鹅把邻居家的稻禾吃了。这邻居一看:你这鹅怎么吃我稻禾啊?...
宝寿和尚
【五灯会元】
宝寿和尚﹝第二世。﹞在先宝寿为供养主,寿问:「父母未生前,还我本来面目来!」师立至夜深,下语不契。翌日辞去。寿曰:「汝何往?」师曰:「昨日蒙和尚设问,某甲不契,往南方参知识去。」寿曰:「南方禁夏不禁冬,我此间禁冬不禁夏。汝且作街坊过夏。若是佛法,阛阓之中,浩浩红尘,常说正法。」师不敢违。一日,街头见两人交争,挥一拳曰:「你得恁么无面目?」师当下大悟,走见宝寿。未及出语,寿便曰:「汝会也,不用说。」师便礼拜。寿临迁化时,嘱三圣请师开堂。师开堂日,三圣推出一僧,师便打。圣曰:「与么为人,非但瞎却这僧眼,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法眼云:「甚么处是瞎却人眼处?」﹞师掷下拄杖,便归方丈。僧问:「不占阃域,请师不谤。」师曰:「莫。」问:「种种庄严、殷勤奉献时如何?」师曰:「莫污我心田」师将顺寂,谓门人曰:「汝还知吾行履处否?」曰:「知和尚长坐不卧。」师又召僧近前来,僧近前,师曰:「去,非吾眷属。」言讫而化。
上篇:西院思明禅师 | 下篇:镇州大悲和尚 |
系百八三昧之一。三昧(梵 samādhi),即心安住于一境之寂静状态。谓入此三昧者,能一一遍见诸三昧,如住山顶,悉...
羯磨僧
观普贤经
金光童子
四种变易身
瞻视病比丘法
作法
邪见业道
一时
圣
邲输跋陀
遗诫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怎样拥有人生的光彩

再悲惨的境况,佛力都能加被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