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三法能断不正寻思】 p0215 瑜伽十四卷七页云:又有三法,能令处远离者,断除现行不正寻思。谓由他所诽毁,自所诽...【多伽罗】 或云多伽留,此云根香。大论云:多伽楼,木香树也。...即受戒之弟子。又称戒弟、戒徒。盖于授戒会中,为避免与戒师混称,乃特称受戒之人为戒子。又授戒会中,经常随侍戒师...谓虽是极少之恶事,亦如万箭般之可怕。归元直指集卷上(卍续一○八·一一九下):“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禅和无色界的四无色定。...(仪式)祝皇帝之万岁而烧香也。...亦名:所为作羯磨人不足数、不足数所为人、所为作羯磨人 子题:所为人、能为人、前加法、自作白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本生)贤愚经九善事太子入海品曰:昔宝镜王有二王子,兄云善事,弟云恶事。二人共入海求宝,弟窃刺兄眼,使为盲人...又作八还辨见。还者,复之义。世间诸变化相,各还其本所因处,凡有八种,称为八还。辩,为分别之义;见,即能见之性...(经名)一卷,唐义净译。初为五比丘说苦空无常之义。亦出杂阿含经第二卷。...指人死之后不复再生的邪见。...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以前在印度有一间古寺,寺里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邻近村落里有一位善女人,她信仰佛法,喜欢布施,发愿每天要供养一...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我们把它念一遍。 如是相、性、体、力...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
当我们产生烦恼的时候,就有了此岸和彼岸;当我们当下承当,解脱、清凉、自在的时候,就无所谓此岸和彼岸。此岸和彼...
在乌江那个地方,有个名叫刘子胥的人。他有一个鱼池,到冬天,就在鱼池中建一条土堤,然后把鱼池的水都放到堤防的里...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缘慢慢地放下。因为,你越攀缘...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没办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请教。 小和尚说:...
灌溪志闲禅师
【五灯会元】
灌溪志闲禅师,魏府馆陶史氏子。幼从柏岩禅师披剃受具。后见临济,济蓦胸搊住,师曰:「领,领。」济拓开曰:「且放汝一顿。」师离临济至末山。﹝语见末山章。﹞师住后,上堂曰:「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杓,末山娘娘处得半杓,共成一杓。吃了,直至如今饱不饥。」僧问:「请师不借借。」师曰:「满口道不得。」师又曰:「大庾岭头佛不会,黄梅路上没众生。」师会下一僧,去参石霜。霜问:「甚处来?」曰:「灌溪来。」霜曰:「我南山,不如他北山。」僧无对。僧回举似师,师曰:「何不道灌溪修涅槃堂了也?」问:「久向灌溪,到来只见沤麻池。」师曰:「汝只见沤麻池,且不见灌溪。」曰:「如何是灌溪?」师曰:「劈箭急。」﹝后人举似玄沙,沙云:「更学三十年未会禅。」﹞问:「如何是古人骨?」师曰:「安置不得。」曰:「为甚么安置不得?」师曰:「金乌那教下碧天。」问:「金锁断后如何?」师曰:「正是法汝处。」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钵里盛饭,鐼里盛羹。」曰:「学人不会。」师曰:「饥则食,饱则休。」上堂:「十方无壁落,四畔亦无门。露裸裸,赤洒洒,无可把。」便下座。问:「如何是一色?」师曰:「不随。」曰:「一色后如何?」师曰:「有阇黎承当分也无?」问:「今日一会,祗敌何人?」师曰:「不为凡圣。」问:「一句如何?」师曰:「不落千圣机。」问:「如何是洞中水?」师曰:「不洗人。」唐乾宁二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问侍者曰:「坐死者谁?」曰:「僧伽。」师曰:「立死者谁?」曰:「僧会。」师乃行七步,垂手而逝。
上篇:魏府大觉和尚 | 下篇:涿州纸衣和尚 |
改过迁善之意。即于佛前发露己心,深自忏悔而生护法之心。此为佛教道德所最重视者,佛陀在世时即有此仪式,故于律中...
三法能断不正寻思
多伽罗
戒子
一魔万箭
四禅八定
祝圣拈香
不足数所为作羯磨人
善事太子
八还辩见
五蕴皆空经
断灭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此岸与彼岸

【推荐】鲤鱼救子的感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