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总称外道一切妄计之论。彼虽有不生不灭之言,然皆是妄情分别生死之因,故名生论。楞伽经四曰:灭除彼生论,...【别解脱律仪与静虑无漏二种律仪差别】 p0690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卷一页云:彼说别解脱戒,惟于现在有情数蕴界...【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 p0369 瑜伽九十七卷三页云:云何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谓外道弟子,或堕有...又称转轮王。为冥界十王之第十王。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地藏十王经等所举,此王系执掌冥间亡人第三年之官王。其本地为...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云,若比丘非时受食食,咽咽堕。非时浆明相出,七日药过七日,亦堕。尽形寿药无因缘服,吉...(名数)三界九地,各有九品之惑,合为八十一品之惑。...(饮食)谷名。译曰错麦。小麦饭。名义集七曰:十诵指迦师为错麦,事钞错麦与迦师一物也。...【能生现法罪】 p089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页云:能生现法罪者:谓由彼故;遭如所说种种苦事。然不决定往诸恶趣。...【欲爱】 p0983 如爱支差别中说。 二解 瑜伽六十七卷八页云:又卽此爱、界差别故;复有三种。谓欲爱、色爱、无色爱...(名数)华严宗所立三种之观门也。一、理法界,观一切诸法,尽为平等之真如。界者性之义也。二、理事无碍法界,观诸...(术语)佛顶尊之真言也,以最初之鍐字为真言之体。缚者是心智不行之处,言语不及之处,又加大空者,即是遍于一切处...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电视上曾经流行一句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句话似乎给人很乐观的感觉,但其实也暗藏了灰暗的一...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诸凡用度,皆是化现。非如此土,由人力造作而成也。印光法师《与徐福贤...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会感慨,或者听闻到这样的话,就是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特别是佛法难闻。那么...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灭恶的功德? 我们来看佛陀对阿难尊者的告诫和开示: 阿难!若...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诚恳切,这四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后开示中,也是特别强调这四个字。最后临往...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这个偈子,是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的价值,善用生命,生命的价...
海青,《佛光大辞典》解释得非常全面,对于我们增广见闻很有好处,今引用如下: 乃宽袍大袖之唐装,为我国佛门缁素...一、 叹无常,叹无常,一叹无常好凄凉; 为名苦,为利忙,用尽机关不久长。 争名名上死,夺利利中亡; 利数名场客,...
九曲庆祥禅师
【五灯会元】
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门下,推为杰出。僧问:「湛湛圆明,请师一决。」师曰:「十里平湖,一轮秋月。」问:「险恶道中,以何为津梁?」师曰:「以此为津梁。」曰:「如何是此?」师曰:「筑著汝鼻孔。」问:「无根树子向甚么处栽?」师曰:「汝甚处得来。」
上篇:清泰道圆禅师 | 下篇:开化行明禅师 |
即堪于受教以修秘密真言之根机。首楞严经卷五(大一九·一二五下):“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p4495...
生论
别解脱律仪与静虑无漏二种律仪差别
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
五道转轮王
四药之时非时
九地九品思惑
迦师
能生现法罪
欲爱
三重法界
鍐鍐鍐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圣严法师: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经拥有」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

读楞严经看什么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带业往生的必要前提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