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梵名 Madhyamakāvatāra,西藏名 Dbu-ma-lahjug-pa。又译作入中观论。为具缘派中观宗之大成者月称(梵 Candrakīr...梵语 vastra。又作婆参。意译为衣。或特指上衣、上服。于有部律中,亦以此语为僧衣之称。[法华经卷五分别功德品、...(书名)唐普光法师着,有俱舍论记三十卷,性相学者。单称光记。...禅林用语。洒洒,形容心不迷惑;落落,谓不停滞于物。即心不执着,远离所有束缚与染污,不拘泥于物之自在境地。又表...【倒合】 p0946 因明入正理论云:倒合者:谓应说言诸所作者皆是无常;而倒说言诸无常者皆是所作。如疏八卷六页...即读诵经典。系为解义或祈愿、回向而诵读经典。读经包舍多种类别,若为赞叹佛德而读,称为诵经、讽经;若为通解经义...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罗阅祇,提婆达多教人害佛,复教阿阇世杀父。恶名流布,利养断绝,与五比丘乞食。比丘...凡七卷。又作希叟和尚广录。宋代僧希叟绍昙撰,侍者法澄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庆元府佛陇山进山语、平江...(术语)又云内熏。在本觉之真如内,冥冥熏习妄心使生菩提心也。止观四曰:冥熏密益,即是外护。辅行曰:自非内熏,...在大法会中领导众僧做佛事的九位比丘,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衲众。...凡能直接产生结果之内在原因,称为内因;能间接助长结果形成之外在原因,称为外缘。故内因外缘又称作亲因疏缘。如欲...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愿回向。其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不知法师如...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
唐朝时,五台山有个僧,法号必救,德行好。阎罗王都很恭敬他。山下有个人,叫做王有相,有一天他梦见黑白无常跟他说...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都爱护关心。那时有一位长老比丘病得非常严重,不只全身不能动...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执着、抗拒诱惑。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上,虽然自己对别人处处慈悲,别人未必...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
吕岩洞宾真人
【五灯会元】
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傍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后谒潭州智度觉禅师,有曰:「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今见觉公,观其禅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余衣,一钵之外无余食。达生死岸,破烦恼壳。方今佛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兴者,其在吾师乎?」聊作一绝奉记:「达者推心方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上篇:昌福院达禅师 | 下篇:报恩契从禅师 |
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一名越,字恭明。月氏族后裔,其祖先于东汉灵帝时入籍中国。他自幼学习中外典籍,精通六种语言...
入中论
缚萨怛罗
光记
洒洒落落
倒合
读经
别众食戒缘起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冥熏
九僧
内因外缘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只要具足品德,鬼神都恭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