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 p1414 此卽五净居天。杂集论十三卷十页云: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一、下品修,二...(经名)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阿阇世王受决经中之采华人受决一事。...(名数)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二,知一切众生业报智。三,知一切佛法智。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五,知一切陀...(术语)心之主作用,对于心所之伴作用,而谓为心王。心王者,总了别所对之境,心所者,对之而起贪瞋等之情也。密教...【四种因差别令果差别】 p0465 瑜伽八十六卷十五页云:复由四种因差别故;令果差别。谓若于此差别,若由此差别,若...法顺,俗姓杜,一称杜顺,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十八岁出家,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又...梵名 ?ūryasoma。西域沙车国之王子。才学超绝,与其兄须利耶跋陀(梵 Sūryabhadra)共同舍国出家,专以大乘施化,...【我生已尽】 p0648 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页云:我生已尽者:谓第八有等。又云:又我生已尽者:有二种生。一、生身...(地名)Avanti,又作阿般地,阿盘提,頞饭底,阿和檀提。在西印度频阇耶山之古王国。...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指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即障覆中道之根本无明,为一切生死烦恼之根本。以其不了一法界之微...(杂语)以十指配于十波罗蜜十法界等,足十趾亦曰十指。净印法门经曰:于是海意菩萨,承佛教敕,即时于其足十指间,...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印光大师校印本)...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
在古德的往生实例中,有许多人是预知时至而往生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预知时至,就是说他净业成就了,这种是可...有人把禅修形容作跟自己约会。开始的时候,是有这么一点味道在里面。但是,以佛法的观点来看,禅修的目的是要达到无...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道我执处故;二、远离未见真如菩萨分别处故;三、远离生死涅...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是赖以维系社会秩序的法律,也常因为受到客观因...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师答: 可能你们很多人没听过放牛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世间的名利就像枷锁一样,会缚住我们的身心;不破名利束缚的人,才能自在。 佛陀出家成道后,他的儿子罗睺罗也随他...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首先,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地藏经与地藏法门。像净土宗的莲池大师曾经闭关修学地藏占察...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
南台诚禅师
【五灯会元】
衡岳南台诚禅师,僧问:「玄沙宗旨,请师举扬。」师曰:「甚么处得此消息?」曰:「垂接者何?」师曰:「得人不迷己。」问:「潭清月现,是何境界?」师曰:「不干你事。」曰:「借问又何妨。」师曰:「觅潭月不可得。」问:「离地四指,为甚么却有鱼纹?」师曰:「有圣量在。」曰:「此量为甚么人施?」师曰:「不为圣人。」
上篇:安国慧球禅师 | 下篇:螺峰冲奥禅师 |
良药之库藏;即指陀罗尼。千手经(大二○·一○九中):“诵持此陀罗尼者,(中略)当知其人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疗...
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
采华违王上佛授决号妙华经
十种广大智
心王
四种因差别令果差别
法顺(557—640)
须利耶苏摩
我生已尽
阿般提
无明惑
十指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预知时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圣严法师《现在最重要》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对因果应有的正确认识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每天三呼快乐

修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