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佛之智慧广大不可识量,因而谓佛智为广大智。大日经三曰:奇哉真言行,能具广大智。同义释八曰:此广大梵音...(术语)定有七名,此其中之一也。为使心止住一境之性。...【智清净十相】 p1153 瑜伽七十四卷十八页云:云何智清净十相?一、由惠施智清净。二、由求者智清净。三、由施物智...吉藏,是中国隋代三论宗的集大成者。他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先世避仇移居南海,住在交广(今越南、广西)一带,后迁...【戊地】 西域记云:唐言西安国。...戒本疏·四波罗夷法:“约淫为言,犯无克心,同成极重。何以明之?但有染心,将欲成犯;初期在此,而后会彼。或男女...亦名:离间语戒释名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二边传言,故为两舌。此本翻译,颇是质陋;故今现翻云离间语,斯为得矣...(名数)又曰十条,翻译之十科也。...指佛的真身,因佛的真身广大无边,周遍于法界。...(术语)四苦之一。大乘义章三本曰:衰变名老,老时有苦,就时为目,名为老苦。...(人名)毕陵伽婆蹉Pilindavatsa之略。比丘名。...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看修行有二种人:一种是初学者,一种是老参。初学者,他才不管...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整个生命与物质的存在分成胜义与世俗两个层次。胜义即是最本质...我们悦众菩萨就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讲:师父啊!我还小,我懂得太少了,我没有力量,度众生的事,师...
在地藏经《称佛名号品》里面,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说个极方便的法门说了很多佛,称这些佛名号、乃至于耳根一闻到这些...有个家族中的一些成员,打算合组贸易商队越过沙漠到另一个国家做生意。但是,沙漠一望无际、危机四伏,万一迷路了只...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 有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毘...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
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明?胡文焕《新刻摄生集览》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到我们门诊...
安国慧球禅师
【五灯会元】
福州安国院慧球寂照禅师,﹝亦曰:中塔。﹞泉州莆田人也。玄沙室中,参讯居首。因问:「如何是第一月?」沙曰:「用汝个月作么?」师从此悟入。梁开平二年,玄沙将示灭,闽帅王氏遣子至,问疾,仍请密示继踵说法者谁。沙曰:「球子得。」王默记遗旨。乃问:「鼓山卧龙法席,孰当其任?」「鼓山举城下,宿德具道眼者十有二人,皆堪出世。」王亦默之,至开堂日,官寮与僧侣俱会法筵。王忽问众曰:「谁是球上座!」于是众人指出师,王氏便请升座。师良久曰:「莫嫌寂寞,莫道不堪,未详涯际,作么生论量?所以寻常用其音响,聊拨一两下,助他发机。若论来十方世界,觅一人为伴侣,不可得。」僧问:「佛法大意,从何方便顿入?」师曰:「入是方便。」问:「云自何山起?风从何涧生?」师曰:「尽力施为,不离中塔。」上堂:「我此间粥饭因缘,为兄弟举唱,终是不常。欲得省要,却是山河大地与汝发明。其道既常,亦能究竟。若从文殊门入者,一切无为。土木瓦砾,助汝发机。若从观音门入者,一切音响,虾蟆蚯蚓,助汝发机。若从普贤门入者,不动步而到。以此三门方便示汝。如将一只折箸搅大海水,令彼鱼龙知水为命。会么?若无智眼而审谛之,任汝百般巧妙,不为究竟。」问:「学人近入丛林,不明己事,乞师指示。」师以杖指之曰:「会么?」曰:「不会。」师曰:「我恁么为汝,却成抑屈人,还知么?若约当人分上,从来底事,不论初入丛林,及过去诸佛,不曾乏少。如大地水,一切鱼龙初生及至老死,所受用水,悉皆平等。」问:「不谬正宗,请师真实。」师曰:「汝替我道。」曰:「或有不辨者作么生?」师曰:「待不辨者来。」问:「诸佛还有师否?」师曰:「有。」曰:「如何是诸佛师?」师曰:「一切人识不得。」上堂良久,有僧出礼拜。师曰:「莫教髑髅拶损。」僧参问,曰:「去却仆从,便请相见。」师曰:「眨上眉毛看。」曰:「不与么时如何?」师曰:「山北去也。」问:「从上宗乘事如何?」师良久,僧拜问,师便喝出。问:「如何是大庾岭头事?」师曰:「料汝承当不得。」曰:「重多少?」师曰:「这般底论劫不柰何。」师问了院主:「只如先师道,尽十方世界是真实人体,你还见僧堂么?」了曰:「和尚莫眼花?」师曰:「先师迁化,肉犹暖在。」
上篇:白龙道希禅师 | 下篇:南台诚禅师 |
【五下分结】 p0263 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二种下分。谓见道、是修道下分。欲、色、是色无色界下分。约此二种下...
广大智
心一境性
智清净十相
吉藏(549—623)
戊地
淫戒犯无克心同成极重
两舌语戒释名
十科
遍法界身
老苦
陵伽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轮回与转世
圣严法师《永怀成就众生的弘愿》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慧命向导

就算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你是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