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欣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凡十四卷(今存八卷)。又作十地义记、十地论疏。隋代慧远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乃注解世亲菩萨十地经论之作。...亦名:鞋履作净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五分,得新履,令净人着七步。……又云,革屣令净人着净。”资持记释云:...据法苑珠林卷六十九受报篇引证部第二载,由四种业报中之无报别立四种果报之定与不定。即:(一)时定报不定,时,即时...【因境断识】 p0592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二页云:云何因境断识?答: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若心见集所断见苦所断...(术语)殊妙之宗旨也。法华文句记六曰:今开妙教,须附妙宗。...(印相)金刚宝菩萨之宝印也。成金刚缚,以左右之头指,如宝形,并立左右之拇指。图印集一曰:宝菩萨宝,金刚缚,进...梵语 udaka。又作郁持迦、忧陀伽。意为水。[北本涅槃经卷十三、慧琳音义卷二十六、玄应音义卷二] p4178...【习气依处】 p1026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三、习气依处。谓内外种未成熟位。卽依此处,立牵引因。谓能牵引远自果故...巴利名 Dhamma-savgani。又作法僧伽、法聚论。本书内容系分类解说一切法。为锡兰分别上座部七论之一。本书初列举善...(1888~1959)广东番禺人(原籍浙江),俗姓汤。字雪筠。又号九指头陀。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以能文善辩著称。...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准提咒持诵仪轨...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过。上山的虽汗流浃背,却兴致勃勃,并主动地和下山的打...
古往今来,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达官贵人,富甲天下;下至贩夫走卒,贫无立碓之地;芸芸众生皆有与生俱来之贪心,...
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它是可以对治这个时代的浮躁的。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心中充满浮躁。...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欲知足,莫贪世荣;忍饥忍渴,志存无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是哪几种呢?蕅益大师概述了五点。 第一,就是横超同居三界,不需要断烦恼,就能够离...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对一切惹人烦恼的事儿,以一种低姿态与那些惹你烦恼的人擦身而...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意忘形,人太得意,欢乐过了头,难免大意失荆州。 2、大喜易失...
天竺证悟法师
【五灯会元】
临安府上竺圆智证悟法师,台州林氏子,依白莲仙法师,问具变之道。莲指行灯曰:「如此灯者,离性绝非,本自空寂,理则具矣。六凡四圣,所见不同,变则在焉。」师不契,后因扫地诵法华经,至「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始谕旨。告莲,莲然之。师领徒以来,尝患本宗学者囿于名相,胶于笔录,至以天台之传为文字之学,南宗鄙之。乃谒护国此庵元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曰:「只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曰:「和尚不吝,可为说破?」庵曰:「却只从这里猛著精彩觑捕看。若觑捕得他破,则亦知本命元辰落著处。」师通夕不寐,及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曰:「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特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门外汉。」师礼谢。未几,有化马祖殿瓦者,求语发扬。师书曰:「寄语江西老古锥,从教日炙与风吹。儿孙不是无料理,要见冰消瓦解时。」此庵见之,笑曰:「须是这阇黎始得!」
上篇:神照本如法师 | 下篇:本嵩律师 |
(一)据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种二业,即:(一)引业与满业。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如人趣中,所有人皆同属人趣之果报...
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
十地经论义记
净鞋履法
四报定不定
因境断识
妙宗
宝菩萨印
乌娜迦
习气依处
法集论
融熙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上山的和下山的

【推荐】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东林佛号的意义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