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妄语增上果】 p0630 瑜伽六十卷五页云:若器世间,农作行船世俗事业,不甚滋息,殊少便宜,多不谐偶,饶诸怖...子题:薄地、五悔 羯磨疏·忏六聚法篇:“底下诸凡,福业不净,何能参道,妄自矜伐?故常思量,系缘知妄,心须依理...(譬喻)众生之心体如海,外之境界如风,所生之八识如波浪。楞伽经一曰: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唐朝彦琮所立。彦琮着辩正论,就经典翻译立八备十条。八备者,即:(一)诚心受法,志在益人。(二)将践胜场,先牢戒足...梵语 trīni dandāni,巴利语 tīni dandāni。略称三罚。即身罚业、口罚业、意罚业等三种恶业。(一)身罚(梵 kā...(人名)Mahendra,阿育王之子也,出家证圣果,传法于锡兰。善见律二曰:摩呬陀,是阿育王儿也,持律藏至师子国。应...后赵时代之尼僧。生卒年不详。东莞(山东)人,俗姓徐。幼即聪敏好学,生性淡泊,后为佛图澄之弟子。依竹林寺净检尼...何等自性离欲?谓于苦受及顺苦受处法生厌背性。...指心神散乱不能修定善之根机。又指于日常生活中行弃恶修善之散善者。(参阅“定散”3180) p4976...(地名)Apara-godāna,西牛货洲之梵名。...【辩才无碍解】 p1462 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辩才无碍解者:谓于诸法差别无碍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诸法差别者...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问: 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也要负因果? 理净法师答: 皈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也是佛教...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觉悟。 觉悟表现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佛化的家庭很多人都...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万四千门门门通圣道;药无贵贱,中症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儿?请法师开示。 宏海法师答: 首先我想反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历五大阶段,也就是唯识五位的划分: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一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心要长存...佛陀说:世上有四种人。第一种人由黑暗走向黑暗;第二种人由光明走向黑暗;第三种人由黑暗走向光明;第四种人由光明...
白云善藏禅师
【五灯会元】
京兆白云善藏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深深处?」师曰:「矮子渡深溪。」问:「赤脚时如何?」师曰:「何不脱却。」问:「如何是法法不生?」师曰:「万类千差。」曰:「如何是法法不灭?」师曰:「纵横满目。」
上篇:伏龙一世禅师 | 下篇:伏龙二世禅师 |
(术语)微妙之说法。慈恩传五曰:耳承妙说,目击金容。...
妄语增上果
凡夫应常双修理事二忏
心海
八备十条
三罚业
摩呬陀
安令首尼
自性离欲
散机
阿钵唎瞿陀尼
辩才无碍解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进寺院没拜佛是否要负因果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印光大师法语撷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