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洛浦山元安禅师,凤翔麟游人也。丱年出家,具戒通经论。问道临济,后为侍者。济尝对众美之曰:「临济门下一只箭,谁敢当锋。」师蒙印可,自谓已足。一日侍立次,有座主参济,济问:「有一人于三乘十二分教明得,有一人不于三乘十二分教明得,且道此二人是同是别?」主曰:「明得即同,明不得即别。」师曰:「这里是甚么所在?说同说别?」济顾师曰:「汝又作么生?」师便喝。济送座主回,问师:「汝岂不是适来喝老僧者?」师曰:「是。」济便打。师后辞济,济问:「甚么处去?」师曰:「南方去。」济以拄杖画一画,曰:「过得这个便去。」师乃喝,济便打,师作礼而去。济明日升堂曰:「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师游历罢,直往夹山卓庵,经年不访夹山。山乃修书,令僧驰往。师接得便坐,却再展手索,僧无对。师便打,曰:「归去举似和尚。」僧回举似山曰:「这僧若开书,三日内必来。若不开书,斯人救不得也。」师果三日后至,见夹山不礼拜,乃当面叉手而立。山曰:「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师曰:「自远趋风,请师一接。」山曰:「目前无阇黎,此间无老僧。」师便喝。山曰:「住!住!且莫草草忽忽。云月是同,溪山各异。截断天下人舌头,即不无阇黎,争教无舌人解语?」师伫思,山便打,因兹服膺。﹝兴化代云:「但知作佛,莫愁众生。」﹞一日问山:「佛魔不到处如何体会?」山曰:「烛明千里像,闇室老僧迷。」又问:「朝阳已升,夜月不现时如何?」山曰:「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山将示灭,垂语曰:「石头一枝,看看师灭矣。」师曰:「不然。」山曰:「何也?」师曰:「他家自有青山在。」山曰:「苟如是,即吾宗不坠矣。」暨夹山顺世,师抵于涔阳,遇故人因话武陵事。问曰:「倏忽数年,何处逃难?」师曰:「只在阛阓中。」曰:「何不向无人处去?」师曰:「无人处有何难?」曰:「阛阓中如何逃避?」师曰:「虽在阛阓中,要且人不识。」故人罔测。又问:「佛佛相应,祖祖相传,彼此不垂曲时如何?」师曰:「野老门前,不话朝堂之事。」曰:「合谭何事?」师曰:「未逢别者,终不开拳。」曰:「有人不从朝堂来,相逢还话会否?师曰:「量外之机,徒劳目击。」
师寻之澧阳洛浦山卜筑宴处,后迁止朗州苏溪。四方玄侣,憧憧奔凑。上堂:「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寻常向诸人道,任从天下乐欣欣,我独不肯。欲知上流之士,不将佛祖言教贴在额头上,如龟负图,自取丧身之兆。凤萦金网,趍霄汉以何期。直须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则。是以石人机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应和。指南一路,智者知疏。」僧问:「瞥然便见时如何。」师曰:「晓星分曙色,争似太阳辉。」又问:「恁么来不立,恁么去不泯时如何?」师曰:「鬻薪樵子贵,衣锦道人轻。」问:「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未审百千诸佛有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师曰:「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问:「日未出时如何?」师曰:「水竭沧溟龙尚隐,云腾碧汉凤犹飞。」问:「如何是本来事?」师曰:「一粒在荒田,不耘苗自秀。」曰:「若也不耘,莫被草埋却也无?」师曰:「肌骨异刍荛,稊稗终难隐。」问:「不伤物命者如何?」师曰:「眼花山影转,迷者谩彷徨。」问:「不谭今古时如何?」师曰:「灵龟无卦兆,空壳不劳钻。」曰:「争柰空壳何?」师曰:「见尽无机所,邪正不可立。」曰:「恁么则无栖泊处也。」师曰:「玄象始于未形,虚劳烦于饰彩。」问:「龙机不吐雾,滋益事如何?」师曰:「道本无名,不存明暗。」曰:「不挂明暗底事,又作么生?」师曰:「言中易举,意外难提。」问:「不生如来家,不坐华王座时如何?」师曰:「汝道火炉重多少?」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师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问:「一时举来时如何?」师曰:「献璞不知机,徒劳招刖足。」问僧:「近离甚处?」曰:「荆南。」师曰:「有一人与么去,还逢么?」曰:「不逢。」师曰:「为甚不逢」曰:「若逢即头粉碎。」师曰:阇黎三寸甚密。
云门于江西见其僧,乃问:「还有此语否?」曰:「是。」门曰:「洛浦倒退三千里。」问:「行不思议处如何?」师曰:「青山常举足,白日不移轮。」问:「枯尽荒田独立事如何?」师曰:「鹭倚雪巢犹可辨,乌投漆笠事难分。」问:「如何是主中宾?」师曰:「逢人常问路,足下镇长迷。」曰:「如何是宾主双举?」师曰:「枯树无横枝,鸟来难措足。」问:「终日朦胧时如何?」师曰:「掷宝混沙中,识者天然异。」曰:「恁么则展手不逢师也。」师曰:「莫将鹤唳误作?莺啼。」问:「圆伊三点人皆会,洛浦家风事若何?」师曰:「雷霆一震,布鼓声销。」问:正当亭午时如何?」师曰:「亭午犹亏半,乌沈始得圆。要会个中意,牛头尾上安。」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飒飒当轩竹,经霜不自寒。」僧拟进语,师曰:「只闻风击响,知是几千竿。」上堂:「孙膑收铺去也。有卜者出来。」僧曰:「请和尚卜。」师曰:「汝家爷死。」僧无对。﹝法眼代拊掌三下。﹞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以拂子击禅床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天上忽雷惊宇宙,井底虾蟆不举头。」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雪覆孤峰峰不白,雨滋石笋笋须生。」问:「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是否?」师曰:「惜取眉毛好!」曰:「如何免得斯咎?」师曰:「泥龟任你千年,终不解随云鹤。」曰:「直是孙膑,也遭贬剥。」师曰:「不穿鼻孔底牛,有甚御处?」僧便作牛吼。师曰:「这畜生!」僧便喝。师曰:「掩尾露牙,终非好手。」问:「万丈悬崖撒手去,如何免得丧于身时如何?」师曰:「须弥系藕丝。」曰:是何境界?」师曰:「刹竿头上仰莲心。」曰:「恁么则湛湛澄澄去也。」师曰:「须弥顶上再翻身。」曰:「恁么则兢兢切切去也。」师曰:「空随媒鸽走,虚丧网罗身。」曰:「如何得不随去?」师曰:罂鹅瓶项小,拟透望天飞。」问:「露不垂群木时如何?」师曰:「有虎鸦须噪,无人鸟不惊。」问:「拨乱乾坤底人来,师还接否?」师竖拂子。僧曰:「恁么则得遇明君去也。」师曰:「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问:「佛魔不到处,如何辨得?」师曰:「演若头非失,镜中认取乖。」问:「如何是救离生死?」师曰:「执水苟延生,不闻天乐妙。」问:「四大从何而有?」师曰:「湛水无波,沤因风激。」曰:「沤灭归水时如何?」师曰:「不浑不浊,鱼龙任跃。」问:「如何离得生死去?」师曰:「一念忘机,大虚无玷。」问:「如何是道?」师曰:「存机犹滞迹,去杌却通途。」问:「如何是一大藏教收不得者?」师曰:「雨滋三草秀,片玉本来辉。」问:「一毫吞尽巨海,于中更复何言?」师曰:「家有白泽之图,必无如是妖怪。」﹝保福别云:「家无白泽之图,亦无如是妖怪。」﹞问:「凝然时如何?」师曰:「时雷应节,震岳惊蛰。」曰:「千般运动,不异个凝然时如何?」师曰:「灵鹤翥空外,钝鸟不离巢。」曰:「如何?」师曰:「白首拜少年,举世人难信。」问:「诸圣恁么来,将何供养?」师曰:「土宿虽持锡,不是婆罗门。」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日月并轮辉,谁家别有路。」曰:「恁么则显晦殊途,事非一概。」师曰:「但自不亡羊,何须泣岐路。」问:「学人拟归时如何?」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曰:「恁么则不归去也。」师曰:「庭前残雪日轮消,室内游尘遣谁扫?」乃有偈曰:「决志归乡去,乘船渡五湖。举篙星月隐,停桌日轮孤。解缆离邪岸,张帆出正途。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问:「动是法王苗,寂是法王根,根苗即不问,如何是法王?」师举拂子。僧曰:「此犹是法王苗。」师曰:「龙不出洞,谁人柰何!」侍者谓师曰:「肇法师制得四轮,甚奇怪。」师曰:「肇公甚奇怪,要且不见祖师。」者无对。﹝法灯代云:「和尚甚么处是。」云居锡云:「甚么处是肇公不见祖师处,莫是有许多言语么?」又云:「肇公有多少言语。」﹞问:「如何是生机一路?」师曰:「敲空有响,击木无声。」
师两山开法,语播诸方。光化元年八月,诫主事曰:「出家之法,长物不留。播种之时,切宜减省。缔构之务,悉从废停。流光迅速,大道玄深。苟或因循,曷由体悟?虽激励恳切,众以为常,略不相儆。」至冬示微疾,亦不倦参请。十二月一日告众曰:「吾非明即后也。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第一座对曰:「青山不举足,日下不挑灯。」师曰:「是甚么时节,作这个语话?」时有彦从上座对曰:「离此二途,请和尚不问。」师曰:「未在更道。」曰:「彦从道不尽。」师曰:「我不管汝尽不尽。」曰:「彦从无侍者只对和尚。」师便休。至夜令侍者唤从问曰:「阇黎今日只对,甚有道理。汝合体得先师意。先师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且道那句是宾,那句是主?若择得出,分付钵袋子。」曰:「彦从不会。」师曰:「汝合会。」曰:「彦从实不会。」师喝出,乃曰:「苦!苦!」﹝玄觉云:「且道从上座实不会,是怕见钵袋子粘著伊。」﹞二日午时,别僧举前话问师。师曰:「慈舟不桌清波上,剑峡徒劳放水鹅。」便告寂。
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书名)一卷,清释续法撰。因贤首五教仪六卷,听众未能全诵。故又略成此书,使学者易于练习。释通理曾为增注,共六...比喻如金刚之坚固不坏。经论中常见金刚不坏之身、金刚不坏胜地等语,均系取其坚固不坏之义。 p3536...子题:胁不着席 资持记释云:“智论中,初赞坐法。求下,诫睡眠。大事,即指圣道。伺,候也。即经云,无以睡眠因缘...(术语)菩萨终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则初断一分之惑,证一分之理。是名欢喜地。为初地。已上有十地而满二大阿僧祇劫...【最胜知】 p1154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一卷十页云:云何名最胜知?有说:此四圣种、能引最胜故,得最胜果故,趣向最...(术语)Indriya,能生之义。增上之义。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比罗娑落】 西域记云:唐言象坚山,神作象形,故曰象坚。...【诸法自性不可言说】 p1358 瑜伽七十三卷二页云:问彼一切法、当言以何而为自性?答:诸法自性,不可言说。问:云...(术语)五轮观也。守护国经二曰:想其身成迦楼罗,作五大观:一者观地作白色观,二者观水作绿色观,三者观火作黄赤...行事钞·头陀行仪篇:“树下坐,智论云,树下思惟。如佛生时、成道、转法、入灭,皆在树下;行者随诸佛法,常处树下...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起不断绝。云何为四? 一者、净法 名为真如。 二者、一切染因 名为无明。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
净土法门的困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就有许多疑点困扰着学佛行人,念佛能否当生成就、了生脱死就是一大疑...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们应该培养广行布施的好品德,帮助衣食不济的亲眷;要检点自...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著述宏富,弟子汇编遗文题为《憨山老人梦游记》,因为大师文中提到:三界梦宅,浮生...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惟勤募化,曰...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进来参禅。他希望在家众里,也能出几位像苏东坡、王阳明这...
天道是什么呢?《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不是虚玄的,一一都有事实可以作为依据。譬如,有日必有夜...
从来我就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意气用事起来常常伤人伤己。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路怒症,一旦开车上了路,完...
洛浦元安禅师
【五灯会元】
上篇:张拙秀才 | 下篇:逍遥怀忠禅师 |
做主要的功夫叫做正行,若做帮助的功夫则叫做助行。...
贤首五教仪开蒙
金刚不坏
常坐不卧诫睡眠
地上
最胜知
根
比罗娑落
诸法自性不可言说
五大观
树下坐
熏习四义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念佛人的悟处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禅不是自了汉

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还是会得大便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