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衣服)宋代禅僧之服,误以为粪扫衣而作之。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一曰:然此粪衣,并是世人所弃破碎布帛,收拾斗缀以...(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帝王十种之过失,十种之功德,及五种之衰损法,五种之可爱乐法。...禅宗公案名。又作赵州平常心是道、平常是道。系南泉普愿接化赵州从谂之语句。赵州问南泉(大四八·二九五中):“如...【不还差别多种】 p0337 俱舍论二十四卷九页云:不还差别,麁相如是。若细分析;数成多千。其义云何?且如中般,约...亦名:教所诠意 行事钞·序:“第六,教所诠意。(一、标叙能诠)诠教之文,文虽浩博。撮其大趣,止明持犯。(二、...【婆诃】 此云篅(音垂),盛谷圆[竹/(坉-土)]也,篅受二十斛。俱舍云:頞部陀寿量,如一婆诃麻,百年除一尽,...【曷部多】 西域记云:唐言奇特。...(杂语)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云:宋高僧传八曰: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摩者,得禅宗妙...【离言中道】 为‘言诠中道’的对称。唯识宗立二重中道,其中,就言诠而论中道之旨者,称为言诠中道,亦即于世俗门...(一)唐代僧。为黄檗希运之法嗣,住福州乌石山。生卒年不详。师性喜独处,人罕见之。仅有一信士依时供食,师亦仅于此...梵名 Dharmapadāvadāna-sūtra。凡四卷。西晋法炬、法立共译。又作法句本末经、法句喻经、法喻经、法句譬经。收于...普门品(日诵式版本)...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一定要把修行的理念应用在生活中,自我调理情绪、心理状态...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生肉。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前世的生活...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首先是赞叹这个菩提心诸善中王。这句话大家要...沙弥的生活轨范,共有十条守则,名为沙弥十戒,是从五戒的基础上,加了五条与世间的俗欲隔离的规定,而成为养成出家...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是道的。但行起来呢,却是打问号的。为什么今天在上课的时候回...
自古高僧,无论是古佛再来,还是菩萨示现,都以凡夫自居,决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佛在楞严经上特别强调:我灭度...
你的来生会是什么样子呢?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多病?英俊潇洒还是丑陋龌龊?地位高还是低呢?这一切,就要看你今...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
马颊本空禅师
【五灯会元】
马颊山本空禅师,上堂:「只这施为动转,还合得本来祖翁么?若合得,十二时中无虚弃底道理?若合不得,吃茶说话往往唤作茶话在。」僧便问:「如何免得不成茶话去?」师曰:「你识得口也未?」曰:「如何是口?」师曰:「两片皮也不识。」曰:「如何是本来祖翁?」师曰:「大众前不要牵爷恃娘。」师曰:「大众忻然去也。」师曰:「你试点大众性看!」僧作礼。师曰:「伊往往道一性一切性在。」僧欲进语,师曰:「孤负平生行脚眼。」问:「去却即今言句,请师直指本来性。」师曰:「你迷源来得多少时?」曰:「即今蒙和尚指示。」师曰:「若指示你,我即迷源。」曰:「如何即是。」师示颂曰:「心是性体,性是心用。心性一如,谁别谁共?妄外迷源,只者难洞。古今凡圣,如幻如梦。」
上篇:三平义忠禅师 | 下篇:本生禅师 |
亦名:杀人戒杀相、杀相 子题:自杀八种、教他杀十一种、杀有二种、自杀、教他杀、自焚、自杀偷兰结方便罪、身现相...
山水衲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正论经
平常心是道
不还差别多种
行事钞教所诠意
婆诃
曷部多
东山法门
离言中道
灵观
法句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佛教素食观的生态价值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沙弥的十戒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有人妄称自己是古佛再来可信吗

来生怎么样就要看你今生怎么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