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无论苦乐,所报之境则有二者,谓依报正报: 一、正报 谓所报之身,如人所受得之人身是。 二、依报 谓所受...亦名:无主房戒犯相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若彼作房,于妨难二处者,二突吉罗。不处分,过量,二僧残。互相有无...【耳识】 是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八识之一。指以耳根为所依,以声境为所缘,随根立名,而名耳识,产生对声境的了别...【八种正愿所摄可爱生因】 p0086 瑜伽十五卷二页云:又有八种正愿所摄可爱生因,能令于诸欲中,乐增上生,不求永离...(杂语)超越中间之辞。摄多少之辞。穷边际之辞也。乃至之梵语有二:一为Antaśas,此为示最少之语。善导所谓下至者...【诸地等流】 p1349 瑜伽七十九卷五页云:问:何等名为诸地等流?答:一切地中,证得已后所有威德,诸加行道。...(术语)又曰知见波罗蜜,即般若波罗蜜也。六波罗蜜之一。又佛之实智对于方便之权智曰智慧波罗蜜。法华经譬喻品曰:...巴利名 Abhidhammattha-savgaha。阿[少/兔]楼驮造,法舫译。本书内容记述锡兰分别上座部阿毗达磨教学之纲要。凡分九...亦名:处分净 子题:结净屋、净屋、佛塔在东、厨在西南、知净地、僧寺门皆东向、行来处、厨厕在西南、厕在厨后 行事...(杂名)十王之第四。司掌大海底正东沃燋石下合大地狱。此重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查核罪人事犯大小...【于所作事成就轨则】 p0752 瑜伽二十二卷三页云:云何名为于所作事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优婆塞戒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都是环境或别人对自己不好,所以想借着换个环境,或结交新...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他的身旁眼前溜过,其造成祸福的结果,但凭各人的取舍,但凭一...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每一卦都有凶有吉,唯有「谦」卦没有凶,只有吉,是最好的一卦。...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会受到好的业报,即便得到国王援助之力,仍不如业力所获得的善...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赶着跳槽。另一方面,许多管理者也在感叹:找到高学历、有才...
问: 弟子几年来一直用十念计数法念佛。最近把计数放下了,念佛很用力听佛号,感觉佛号念得比以前更摄心了。可最近...
由于现代资讯传播迅速,带给人们焦虑的梦魇也相当多,只要社会中、世界上、国际间,有一些风吹草动,不论直接或间接...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欢的一个法尘升起时,它影响了心,并且有了迷惑,当这颗心已经...
百丈道恒禅师
【五灯会元】
洪州百丈道恒禅师,参法眼,因请益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叙语未终,眼曰:「住!住!汝拟向世尊良久处会那。」师从此悟入。住后,上堂:「乘此宝乘,直至道场。每日劳诸上座访及,无可祗延,时寒不用久立,却请回车。珍重!」僧问:「如何是学人行脚事?」师曰:「拗折拄杖得也未?」问:「古人有言,释迦与我同参,未审参见何人?」师曰:「唯有同参方知。」曰:「未审此人如何亲近?」师曰:「恁么则你不解参也。」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往往问不著。」问:「还乡曲子作么生唱?」师曰:「设使唱,落汝后。」问:「如何是百丈境?」师曰:「何似云居。」问:「如何是百丈为人一句?」师曰:「若到诸方,总须问过。」乃曰:「实是无事,诸人各各是佛,更有何疑得到这里?古人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且作么生是心空?不是那里闭目冷坐是心空,此正是意识想解。上座要会心空么?但且识心,便见心空。所以道,过去已过去,未来更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设有人唤,上座应他好,不应他好?若应他,阿谁唤上座。若不应他,又不患聋也。三世体空,且不是木头也。所以古人道,心空得见法王。还见法王么?也只是老病僧。又莫道渠自伐好!珍重。」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有多少事不问。」僧举:「人问玄沙:‘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沙曰:‘三乘十二分教不要。’某甲不会,请师为说。」师曰:「汝实不会?」曰:「实不会。」师示偈曰:「不要三乘要祖宗,三乘不要与君同。君今欲会通宗旨,后夜猿啼在乱峰。」上堂:「诸上座适来从僧堂里出来,脚未跨门限便回去,已是重说偈言了也,更来这里,不可重重下切脚也。古人云,参他不如自参。所以道森罗万象,是善财之宗师;业惑尘劳,乃普贤之境界。若恁么参,得与善财同参。若不肯与么参,却归堂向火,参取胜热婆罗门。珍重!」上堂,众才集,便曰:「吃茶去。」或时众集,便曰:「珍重。」或时众集,便曰:「歇。」后有颂曰:「百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直下便承当,敢保君未彻。」师终于本山。
上篇:归宗义柔禅师 | 下篇:永明道潜禅师 |
梵语 ekāj?a-vyākarana。四种记答之一。即以肯定之言语答人所问而无踌躇。又作一定答、定答、决了答、必定论、一...
依正二报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犯相
耳识
八种正愿所摄可爱生因
乃至
诸地等流
智慧波罗蜜
摄阿毗达磨义论
摄食界处分净
伍官王
于所作事成就轨则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圣严法师: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

8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

念佛经常头疼,是过于用力的原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