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优婆塞之转音。西域记九曰:邬婆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婆塞,皆讹也。...又称有余、余师、有诸师、有人。即指正统派以外之论师,或不列于大家之学匠。在俱舍论、大毗婆沙论等论部中,主张正...又作听法、闻经。谓听闻佛之教法。凡从佛直接闻法、从高僧闻法、从经典闻法等,均通称为闻法。闻法乃信教入道之第一...【一大种】 p0002 瑜伽三卷三页云:或有聚中,唯一大种可得;如石末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等中;或...梵语 nānā-dhātu-jāna-bala。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如来十力之一。即如来如实了知众生之本性、素质、行为等种...色、声、香、味、触。因此五境能污染真性,故名尘。...(术语)悟实相之理,入于实相之理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作业】 p1380 瑜伽五十卷二页云:如来所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能现三种神变,无到教授所...(譬喻)众生譬鱼。佛之教譬网。华严经曰:张佛教网,亘法界海,漉人天鱼,置涅槃岸。...(术语)法相宗所立。谓相名等五法,遍计所执性等三性,眼等八识。我空法空二无我也。楞伽经一曰:于五法,自性,识...修什么样的因,就会招感什么样的果。...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在南传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能超越老,不能超越病苦,不能超越死亡,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论...
色欲祸害极其酷烈,从古到今,因此亡国败家、丧身绝嗣之人,又怎么数得清!其次,因耽于色欲而摧毁刚健身体、昏聩清...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
一粒种子看起来虽不起眼,但植入土中生根、发芽、成长,终将结果累累。小小的一个心念动作,就像一粒种子 有位居士...曾35次创造世界纪录的俄罗斯撑杆跳高运动员布勃卡的教练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记住,先让你的心从杆上跳过去,你的身...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是四相(生、住、异、灭)中的异相与灭相;因为一切法要灭时,...
昨天公众号后台收到居士的留言,问能不能说说衣服的事。 那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吧。 一、佛陀制...
佛陀早就讲过,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无常才是这个世界永恒的真相。 佛教的一个基本理论就是诸行无常,这是佛教三...
芭蕉慧清禅师
【五灯会元】
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师,新罗国人也。上堂,拈拄杖示众曰:「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我夺却你拄杖子。」靠拄杖下座。僧问:「如何是芭蕉水?」师曰:「冬温夏凉。」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进前三步。」曰:「用者如何?」师曰:「退后三步。」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只恐阇黎不问。」上堂:「会么?相悉者少,珍重!」问:「不语有问时如何?」师曰:「未出三门千里程。」问:「如何是自己?」师曰:「望南看北斗。」问:「光境俱亡,复是何物?」师曰:「知。」曰:「知个甚么?」师曰:「建州九郎。」上堂:「如人行次,忽遇前面万丈深坑,背后野火来逼,两畔是荆棘丛林,若也向前,则堕在坑堑。若也退后,则野火烧身。若也转侧,则被荆棘林碍。当与么时,作么生免得?若也免得,合有出身之路。若免不得,堕身死汉。」问:「如何是提婆宗?」师曰:「赤幡在左。」问僧:「近离甚处?」僧曰:「请师试道看。」师曰:「将谓是舶上商人,元来是当州小客。」问:「不问二头三首,请师直指本来面目。」师默然正坐。问:「贼来须打,客来须看,忽遇客贼俱来时如何?」师曰:「屋里有一緉破草鞋。」曰:「只如破草鞋,还堪受用也无?」师曰:「汝若将去,前凶后不吉。」问:「北斗藏身,意旨如何?」师曰:「九九八十一。」乃曰:「会么?」曰:「不会。」师曰:「一二三四五。」师谓众曰:「我年二十八,到仰山参见南塔,见上堂曰:‘汝等诸人,若是个汉,从娘肚里出来便作师子吼,好么?’我于言下歇得身心,便住五载。」僧问:「古佛未出兴时如何?」师曰:「千年茄子根。」曰:「出兴后如何?」师曰:「金刚努出眼。」上堂,良久曰:「也大相辱。珍重!」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曰:「汝问那个祖师意?」曰:「达磨西来意。」师曰:「独自栖栖暗渡江。」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知。」曰:「见后如何?」师曰:「知。」问:「甚么物无两头,甚么物无背面?」师曰:「我身无两头,我语无背面。」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一不得问,二不得休。」曰:「学人不会。」师曰:「第三度来,与汝相见。」
上篇:资福如宝禅师 | 下篇:清化全怤禅师 |
亦名:行食法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僧祇,当留比座坐处。行食人过,不得默然;而看比座,应语与是人等。若行食至...
伊蒲塞
有余师
闻法
一大种
种种界智力
五尘
悟入
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作业
教网
五三八二
修因感果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自己为自己负责

熄灭淫欲的简便方法
草木成佛

一千斤的盐
让心先过

一个人没学佛时,他就是要依靠某种东西来过日子

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