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圆通缘德禅师,临安黄氏子。事本邑东山勤老宿剃染,遍游诸方。江南国主于庐山建院,请师开法。上堂:「诸上座,明取道眼,好是行脚本分事。道眼若未明,有甚么用处?只是移盘吃饭汉。道眼若明,有何障碍?若未明得,强说多端也无用处。无事切须寻究。」僧问:「如何是四不迁?」师曰:「地水火风。」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水鸟树林。」曰:「学人不会。」师曰:「会取学人。」问:「久负没弦琴,请师弹一曲。」师曰:「负来多少时也?」曰:「未审作何音调?」师曰:「话堕也。珍重!」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过去灯明佛,本光瑞如是。」
本朝遣帅问罪江南,后主纳土矣,而胡则者据守九江不降,大将军曹翰部曲渡江入寺,禅者惊走,师淡坐如平日。翰至,不起不揖,翰怒诃曰:「长老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师熟视曰:「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邪?」翰大奇,增敬而已。曰:「禅者何为而散?」师曰:「击鼓自集。」翰遣裨校击之,禅无至者。翰曰:「不至,何也?」师曰:「公有杀心故尔。」师自起击之,禅者乃集。翰再拜,问决胜之策。师曰:「非禅者所知也。」太平兴国二年十月七日,升堂曰:「脱离世缘,乃在今日。」嘱令门人累青石为塔,乃曰:「他日塔作红色,吾再至也。」言讫而逝,谥道济禅师。
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六种略行】 p0299 瑜伽四十九卷二十页云:何等名为随言说句,六种略行?一者、呼召假名。二者、剎帝利等色类差别...为表示阿弥陀佛前来迎接念佛行者之印相。据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之说,由于行者机类之不同,故往生极乐净土亦有九...南宋僧。乡籍、年寿均不详。号大石。居四明福泉寺,学天台教观,绍隆历代诸祖正统,显扬大教。作宗门尊祖仪一篇,复...(术语)域者限域也,所期之分限云域怀。又云域心。法华文句会本十曰:原其域怀求佛。同记曰:言域怀者,域谓限域,...【四念住次第】 p0449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七卷十页云:何故世尊先说身念住,乃至后说法念住耶?答:显示随顺故。谓...位于韩国江原道江陵郡阇崛山。为朝鲜佛教禅门九山阇崛山派之中心。新罗文圣王时(839~856),通晓大师梵日所创。梵...梵语 catasro vidi?ah。指东南(梵 pūrva-daksinā)、西南(梵 daksina-pa?cimā)、西北(梵 pa?cimottarā)、...【三自性执无执分别】 p0215 瑜伽七十四卷五页云:问:遍计所执自性,执无执相,云何应知?答:此有二种。一、彼觉...(术语)谓华严经也。修多罗,译言经。此名经中自说。晋华严经五十五曰:尔时如来,知诸众生应受化者,而为演说圆满...(杂名)斋日之净食也。羯磨疏四上曰:布萨食者亦是净斋之食耳。...亦名:诸部别行篇 子题:学者不可专守一宗、二是 行事钞·诸部别行篇:“诸部别行篇第三十。(一、叙篇意)(一、博...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性,含虚空世界,故无所不在。是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皆在佛之...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鼻嗅佛之功德香、口念佛号、身体礼佛、意念敬佛,六根都收拢起...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起坏心思,非常注意。咱们说是佛门,进入佛门,不错了,是福田...佛说:一切世间人们为善作恶所得的因果报应,就像影随着形一样,丝毫不会有差错的。可是世人不信,说是虚妄的说教。...几杯酒下肚,你可能有一些自信满满,飘飘欲仙的感觉。遗憾的是,这些都是幻觉。近期MSN网健康频道从各个方面讲解了...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 他人发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来;他人...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说...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厌,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宗学人的修行也是一种障碍,你...
圆通缘德禅师
【五灯会元】
上篇:天平从漪禅师 | 下篇:奉先慧同禅师 |
十善戒经说受持八戒斋的人有八种特殊的功德,即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
六种略行
来迎印
志磐
域怀
四念住次第
崛山寺
四维
三自性执无执分别
圆满修多罗
布萨食
行事钞诸部别行篇第三十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念佛的现世感应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不必计较以往的得失,但种未来的福田
一次喝醉,身体九个器官都受罪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