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于牛角上荷物。比喻凡夫身心为妄想执着束缚,不得自由。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垂示(大四八·一六一下):“脱笼头,卸角...(术语)不同之论义,有反于正法与杂多之二义也。杂阿含经三十四曰:给孤独长者,于外道精舍,伏彼异论。成实论二曰...全一卷。西晋法炬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此经有三译,与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为同本异译...(名数)合佛与佛最初度之五比丘为六罗汉也。以此时人间始有阿罗汉六人故也。阿罗汉之名,通于三乘之极果。释氏要览...【内所证】 p0366 瑜伽九十卷十三页云:远离信他,欣乐行相,周遍寻思,随闻所起见审察忍,唯自证故;名内所证。...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能自化五欲境而自娱乐,故名。...日本真言宗之教判。以十住心中,前九住心为显教,后一住心为密教,称为九显一密。(参阅“十住心”431) p162...【八忍八智】 此指于‘见道’审观四谛,而生无漏之忍、智,各有八种。亦即见道之十六心。此又作八忍八观。所谓八忍...【清净鲜白】 p0959 瑜伽十二巻十七页云:清净心者:谓与舍念清净相应。超过下地诸灾患故。鲜白者:谓性是善。自地...(术语)又谓之不动九彻。不动明王之利剑,周围有九个火焰。表九彻也。九彻者,显三界九地惑障尽灭,成十地满足之佛...无表色的别名。在色法之中,有些东西虽属色法,但是没有形质,叫做假色。...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如何离苦得乐,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我们想要找...
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法时期等种种败坏之相,现今都一一显现无余。纵观当今国际形势...学佛最基本的是要学习互相尊重、彼此和睦,这也是佛陀教育弟子们的重要课题长幼有序。 佛陀在世时,常在恒河的两岸...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 就这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八个字...
我在五台山时候,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说:师父,我念佛好多年了,我临终能生极乐世界不能?我说:你怎么问我这个话...《论语》有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初读此句,并无什么特别感受,只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当父母还健在的时...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以见诸法的差别相,憎爱取舍,令心不停...问: 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 大安法师答: 这就要看你的发心,如果你真的想吃素,也是可以的。应酬,应...
鄂州无等禅师
【五灯会元】
鄂州无等禅师,尉氏人也。出家于龚公山,密受心要。出住随州土门。一日谒州牧王常侍,辞退将出门,牧召曰:「和尚!」师回顾。牧敲柱三下。师以手作圆相,复三拨之,便行。后住武昌大寂寺。一日大众晚参,师见人人上来师前道不审,乃谓众曰:「大众适来,声向甚么处去也?」有一僧竖起指头。师曰:「珍重。」其僧至来朝上参,师乃转身面壁而卧,佯作呻吟声曰:「老僧三两日来,不多安乐。大德身边有甚么药物,与老僧些。」小僧以手拍净瓶曰:「这个净瓶甚么处得来?」师曰:「这个是老僧底。大德底在甚么处?」曰:「亦是和尚底,亦是某甲底。」
上篇:兴善惟宽禅师 | 下篇:太平清海禅师 |
【非心俱生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非心俱生法云何?谓意处,及非心俱生十一处少分。...
角驮
异论
优填王经
六汉罗
内所证
乐变化天
九显一密
八忍八智
清净鲜白
九彻
假色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颠倒的人生
舍利弗露宿记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敬老养老是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