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者,襄阳人也。姓郑氏。幼岁从师于荆州玉泉寺。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茆燕处。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师曰:「秖见四山青又黄。」又问:「出山路向甚么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举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时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师答以偈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大寂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秖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僧问禾山:「大梅恁么道,意作么生?」禾山云:「真师子儿。」﹞庞居士闻之,欲验师实,特去相访。才相见,士便问:「人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师曰:「熟也。你向甚么处下口?」士曰:「百杂碎。」师伸手曰:「还我核子来。」士无语。自此学者渐臻,师道弥著。
上堂:「汝等诸人,各自回心达本,莫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若欲识本,唯了自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根本,故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且不附一切善恶而生,万法本自如如。」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蒲花柳絮,竹针麻线。」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曰:「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夹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山见师。夹山便举问:「未审二人见处那个较亲?」师曰:「一亲一疏。」夹山复问:「那个亲?」师曰:「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上问,师曰:「亲者不问,问者不亲。」﹝夹山住后自云:「当时失一只眼。」﹞
新罗僧参,师问:「发足甚处?」曰:「欲通来处,恐遭怪责。」师曰:「不可无来处也。」曰:「新罗。」师曰:「争怪得汝?」僧作礼,师曰:「是与不是,知与不知,只是新罗国里人。」忽一日谓其徒曰:「来莫可抑,往莫可追。」从容间闻鼯鼠声,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自护持,吾今逝矣。」言讫示灭。永明寿禅师赞曰:「师初得道,即心是佛。最后示徒,物非他物。穷万法源,彻千圣骨,真化不移,何妨出没。」
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口*翕]饭者,张口遥呼吸食也。”(事钞记卷二五·四一·一二)...第一等的供养。大宝积经说:若以名花好香,幡盖璎珞,衣服妓乐,赞叹供养如来,如是不名第一供养;若人得闻经法,受...(杂名)谓佛也。佛生于西北梵地为法中之皇帝,故称梵皇。止观弘决序曰:古先梵皇,乘时利见。...(印相)以空水二指(第一指第四指)头相捻,余三指皆舒散。以此印加持诸物,及其坛中一切供养之具悉用加之,皆得成...(术语)有恶子不如无子也。无量寿经下曰: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禅宗公案名。又作婆子点心。系唐代德山宣鉴禅师与一卖油饼婆子间之机缘语句。德山虽精通金刚经,然局囿于文字义理之...(术语)小烦恼地法之一。二十随烦恼之一。心所名。向有情非情之心,令自心愤怒之精神作用也。...(一)佛经中以朝露之易逝,比喻万物之变迁无常。金刚经(大八·七五二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二)禅林...【耳根】 耳根是耳识发生的地方,是能闻声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耳处,十八界中之...婆塞羯罗伐摩,梵名 Bhāskaravarman。为七世纪东印度伽摩缕波国国王。据大唐西域记卷十载,婆塞羯罗伐摩王,好学礼...【和合相因】 p0798 显扬十八卷九页云:和合相因者:谓因缘和合,彼彼法生。此依能生现在时说。...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在,没有消失跟断灭的情况,叫做常住。【谓真如清净相故,本愿...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整部《法华经》,它就是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所谓的...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学是个做梦的人,所以好说梦话。说了好几天的梦话,还未说完。...
世有邪见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时因果、现生因果、隔世因果三种之别。时常拨无因果,此为破见,是大罪过,不独自误,...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只是在你面前展示的他是恶的一面。所以对这...
昔有袁了凡的人,本名袁学海,他是明朝的名儒,小时候就读书,可是父亲要他学医,济世救人,所以改学医。后来遇到一...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是执著。 第一种就是境界爱:对环境的执著。 我们活了一大把年...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难除的地方克除。这个先难,具体指:难舍能舍、难行能行、难忍...
大梅法常禅师
【五灯会元】
上篇:归宗智常禅师 | 下篇:佛光如满禅师 |
(术语)于真言行称五种三昧耶中第三之三昧耶受明灌顶已下为弟子位,称第四已上为阿阇梨位。义释十二曰:若弟子之位...
[口*翕]食戒释名
第一供养
梵皇
普通吉祥印
不如无子
德山三世心不可得
忿
露
耳根
婆塞羯罗伐摩王
和合相因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能常住呢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把迷梦叫醒,向自心中唤

莫道为恶不报,只因时节未到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命运改造在自己手中
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