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语)Nāgacitta,那伽为龙,质多为心,于龙心打针而降伏止雨之法也。...十重障之一。又作迟钝障、闇相于闻思修等诸法忘障。十重障,系菩萨于欢喜地、离垢地等十地中修十胜行而一一断除之十...【欲界系】 p0984 瑜伽五十六卷五页云:问:何义、几蕴、是欲界系?答:于此间生,未得对治;或得已出,三时现行义...(譬喻)譬智解于目,譬修行于足也。...亦名:畜生闻毁惭愧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云,佛言,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便自热恼。乃至畜生闻毁惭...(界名)Mahāpadma,译曰大红莲华。又八寒地狱之第八名。俱舍光记十一曰: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华,严寒逼切,身...谓佛陀为弟子所制定之戒律,对僧众有十种利益。(一)摄僧(梵 savghasangrahāya),统御摄受,使之和合。(二)极摄僧...【放逸心所】 心所有法中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放逸者,放荡纵逸,于染法不能防,于净法不肯修。《成唯识论》曰:‘云...指菩萨所受持之六种戒律。(一)回向戒,谓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果。(二)广博戒,谓广摄一切所学诸戒。(三)无罪欢喜处...(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本曰:第一识,从本向末数为第一。...指如如智、如如境。据佛性论卷二载:(一)如如智,指真如妙智,本来清净,既不为无明所覆,亦不为烦恼所染,照了诸法...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陀涅槃百年后,当时的印度由强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统治,阿育王初闻佛法,就对佛教非常崇信,数次延请比丘到王宫...问: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 你首先要了解妄念的虚幻性,没有体性。既然没有体性的话,你就不要...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这个地方是文殊菩萨很慈悲地来教诫阿难尊者。他说...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大家要注意── 他说:十习因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的,但是站...经忏,种类繁多,以观音为主的《大悲忏》仅是其中之一。 是与观世音菩萨的甚深因缘罢,整个飘摇、动荡的青春,我日...
莲池大师说,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往生西方成佛的人少,这是为什么?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口虽念...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 修苦行是从苦中...
修行之方,亦有节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课之法,不必拘套,但以念佛为主。每日早起礼佛,即诵《弥陀经》一卷,...
跋陀禅师
【五灯会元】
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何经论,生曰:「大般若经。」师曰:「作么生说色空义?」曰:「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师曰:「众微未聚,唤作甚么?」生罔措。师又问:「别讲何经论?」曰:「大涅槃经。」师曰:「如何说涅槃之义?」曰:「涅而不生,槃而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涅槃。」师曰:「这个是如来涅槃,那个是法师涅槃?」曰:「涅槃之义,岂有二邪?某甲只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涅槃?」师拈起如意曰:「还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师将如意掷于地曰:「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师斥曰:「观公见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其徒怀疑不已,乃追师扣问:「我师说色空涅槃不契,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师曰:「不道汝师说得不是,汝师只说得果上色空,不会说得因中色空。」其徒曰:「如何是因中色空?」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上篇:那吒太子 | 下篇:金陵宝志禅师 |
宋代临济宗谷泉禅师曾作“六巴鼻”之歌颂,用以接化学人,禅苑蒙求一书乃以“谷泉巴鼻”为题,录其颂词,为该书五百...
那伽质多
闇钝障
欲界系
智目行足
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摩诃钵特摩
制戒十益
放逸心所
六种戒
第一识
二种如如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冒死求法心不悔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圣严法师《大悲咒与大悲忏的修行入门》

三种念佛不能往生的人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