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全一卷。明代曹洞宗僧湛然圆澄撰,柳浈、朱嘉谟编。全称云门显圣寺散木禅师宗门或问。又称湛然禅师宗门或问。收于...【无断】 p1044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问:何义,几蕴,是无断?答:一切染污永断对治义,及已断义。一切一分是无断...(术语)义与利相应,义必有利,故曰义利。佛地经论一曰:义利。现益名义,当益名利。大日经疏七曰:于一一真言,皆...(名数)缠为烦恼之通名,而特举八法名为缠:一,无惭,令于所造之罪自省无耻者。二,无愧,令于所造之罪对他无耻者...(修法)忏法之式有七日之加行法,其终正作行事,曰正忏悔。...历代论师依诸经教说之内容、形式等,诠判如来一代圣教为诸种类别,四谛教为隋代笈多三藏所立“笈多四教”之一,唐代...(菩萨)具名大随求菩萨,胎藏界曼陀罗中观音院之一尊,观音菩萨之变身别名也。念此菩萨,诵其真言,则随众生之求愿...翳迦惹吒罗刹,梵名 Ekajatā-raksa。意译一髻罗刹。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苏悉地院南端之菩萨。以不二之一智现忿怒...(术语)从眉间之白毫相放出之光明也。...梵名 Madhyantika,巴利名 Majjhantika。又作末田、末田提、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铎迦、末弹地、摩禅提。...(名数)以瑜伽论为本论,其他释论为支论,总有十论:一、百法论。又名略陈论,数论。二、五蕴论。又名粗释体义论。...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啰。这个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茕茕无告之人,就是孤独无...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流,但可说是人被物牵着鼻子走。有人为财,贪污受赂,声败名裂...问: 弟子开一个饭店,开饭店当然以赢利为目的,弟子不杀,可是饭店人杀,弟子为了赚钱也要说假话,这个是弟子犯戒...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我的事业,希望调一下工作岗位,您说行不行?师父表示赞叹。过...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听弘忍大师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的...
有一种人虚心太过分了,总说我们这样的凡人,还不及天界的人,哪里就够得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我们念佛,不过想消...
吉州志诚禅师
【五灯会元】
吉州志诚禅师者,本州太和人也。初参秀禅师,后因两宗盛化,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曰:「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付衣法,岂徒然哉!吾所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无滞于此,可往曹溪质疑。他日回,当为吾说。」师闻此语,礼辞至韶阳,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六祖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师出礼拜,具陈其事。祖曰:「汝师若为示众?」师曰:「尝指诲大众,令住心观静,长坐不卧。」祖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师曰:「未审大师以何法诲人?」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听吾偈曰:‘一切无心自性戒,一切无碍自性慧,不增不退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师闻偈悔谢,即誓依归。乃呈偈曰:「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上篇:韶州法海禅师 | 下篇:匾担晓了禅师 |
凡八卷。日僧成寻(1011~1081)撰。又称善惠大师赐紫成寻记。延久四年(1072),成寻时年六十二岁,偕赖缘、快宗、...
宗门或问
无断
义利
八缠
正忏悔
四谛教
随求菩萨
翳迦惹吒罗刹王
眉间光
末田底迦
十支论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开饭店雇人杀生,同时要说假话,这样犯戒吗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