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今之师家。与今师、一家等语同义。各派之末徒,以过去之旧师不明本派奥旨,今之祖师则善能显彰一宗之微意,故美称之...寺院的德号,因寺院是生长福德之地。...梵语 bīja,巴利语同。(一)如同谷类等之由其种子所生,色法(物质)与心法(精神)等一切现象亦有其产生之因种,称...(物名)帝释天之宝瓶也,所须之万物,自然涌出。又云德瓶,贤瓶,吉祥瓶等。观无量寿经曰:涌出诸果,如帝释瓶。智...【寻思粗重】 p1178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寻思麁重者:谓能障碍欣乐出家,欲寻思等性。...【有求有五】 p0544 瑜伽六十四卷三页云:有求有五。一、法尔求,二、祈愿求,三、愚痴求,四、厌患求,五、思...(名数)十善之业行,为生于善处之道,故曰十善业道。...修善作福之际,告白发愿意趣之文辞。又作祈愿文、发愿文。如于建寺塔、造经像、设斋、修法等之时,记述施主发愿之文...(术语)色界之中间禅,无寻之心所,唯有伺之心所也。...【阿那含】 此云不来。金刚疏云:是人欲界中死,生色无色界,于彼漏尽,不复来生。大论名阿那伽弥。阿那名不,...(术语)于地轮方形中观 字之称。又云金刚座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居士: 香港是我第三次来,以前来一次只是逗留一下,马上就走了。本...问: 请法师开示: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虽说念一佛名等于念千佛名,念一部经等于三藏十二部,可是最终...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的办法并不是像世人尤其现代人这样山珍海味、人参鹿茸的大补特...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好了解,反正就清净本然,你只要直下承...有一次,佛陀在祗园精舍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梵志匆匆忙忙的跑来佛前,愁眉苦脸的顶礼佛陀说道: 佛陀!我不...
以为五逆十恶,临终回心,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因此可以放心去犯戒。这是很严重的误解。《观无量寿佛经》说:五逆十...佛教所说的业病,就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又作业障病。 《灌顶经》卷十云:种恶得其殃,合家悉疾病。 因以前的恶业...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人母者,十月怀胎、一年哺乳;为人父者,早出晚归、供给衣食。释迦佛在《增一阿含经...
上林戒灵禅师
【五灯会元】
湖南上林戒灵禅师,初参沩山。山曰:「大德作甚么来?」师曰:「介胄全具。」山曰:「尽卸了来,与大德相见。」师曰:「卸了也。」山咄曰:「贼!尚未打,卸作甚么?」师无对。仰山代曰:「请和尚屏却左右。」沩山以手揖曰:「喏!喏!」师后参永泰,方谕其旨。
上篇:京兆公畿和尚 | 下篇:五台秘魔岩和尚 |
即指翻译经典。又作翻经。广义而言,并不限于经藏,如律、论之翻译亦皆称为译经。盖以印度各种方言流传之佛典(经、...
今家
福地
种子
帝释瓶
寻思粗重
有求有五
十善业道
愿文
无寻唯伺
阿那含
地观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慧律法师《安详之道》
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真如自性才是真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