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衣服)三衣之一。袈裟者。缝缀数条之布帛作长方之幅者也。安陀会横有五条。故名五条袈裟。其全体之大,若依四分宗...即菩萨。取其始发心之义。涅槃经疏三德指归卷二(卍续五八·一九六上):“菩提萨埵,(中略)安师翻为开士、始士。...【舌根】 p0633 集论一卷三页云:何等舌根?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清净色。 二解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舌根...(杂语)不出声而默诵经文也。摄真实经下曰:持真言时,住心凝寂,口习真言,唯自耳闻勿令他解。心中观想一一梵字,...谓众生若行下列四种法,则离于菩萨之行。(一)疑惑佛法,谓人宿无善种,于佛法心生疑惑而不爱乐。(二)我见贡高,谓人...有相行菩萨者,谓住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地中所有菩萨,由此六地虽不喜乐而为诸相所间杂故。...1、诸佛的印契,诸法实相就是诸佛决定不变的印契。 2、佛心印的简称。 3、指宋金山寺僧,名了元,有辩才,...乃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所谓八种殊胜,...又作山规。即指清规、规范、宗规等以外,各寺独自特有之行法、习惯等。 p947...(流派)耆阇法师所立六宗之第五。...(堂塔)宫名。唐玄奘三藏,于玉华宫译大般若经。释门正统八曰:显庆四年,以玉华宫为寺,追崇先帝,诏居之,于此译...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
问: 法师,经常做很多梦,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多了? 大安法师答: 常做种种杂七杂八的梦,确实是说明你的...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很多人整个的行为变成谋食。但你如果命中没有,谋也谋不到。即便你大学毕业还照样...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莲华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故以莲华比喻菩萨所修之十种善法。即...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还是默念,一定要在心里念得清清楚楚...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 醒了之后,她家里头的佣人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识神。一切不着,自然无事。 以不离话...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们接物待人时,首先,要观察外在,如言语、行状等,即所谓的察...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
浮杯和尚
【五灯会元】
浮杯和尚,凌行婆来礼拜,师与坐吃茶。婆乃问:「尽力道不得底句分付阿谁?」师曰:「浮杯无剩语。」婆曰:「未到浮杯,不妨疑著。」师曰:「别有长处,不妨拈出。」婆敛手哭曰:「苍天中更添冤苦。」师无语。婆曰:「语不知偏正,理不识倒邪,为人即祸生。」后有僧举似南泉,泉曰:「苦哉浮杯,被这老婆摧折一上。」婆后闻笑曰:「王老师犹少机关在。」澄一禅客逢见行婆,便问:「怎生是南泉犹少机关在?」婆乃哭曰:「可悲可痛!」一罔措。婆曰:「会么?」一合掌而立。婆曰:「伎死禅和,如麻似粟。」一举似赵州,州曰:「我若见这臭老婆,问教口哑。」一曰:「未审和尚怎生问他?」州便打。一曰:「为甚么却打某甲?」州曰:「似这伎死汉不打,更待几时?」连打数棒。婆闻,却曰:「赵州合吃婆手里棒。」后僧举似赵州,州哭曰:「可悲可痛!」婆闻此语,合掌叹曰:「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州令僧问:「如何是赵州眼?」婆乃竖起拳头。僧回,举似赵州。州作偈曰:「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报汝凌行婆,哭声何得失。」婆以偈答曰:「哭声师已晓,已晓复谁知。当时摩竭国,几丧目前机。」
上篇:水潦和尚 | 下篇:龙山和尚 |
请,受食之意;折,舍弃之意。即受食时要求过量之食物,并舍弃残余之物。入众须知(卍续一一一·四七五上):“随量...
五条袈裟
始士
舌根
金刚语言
四种法离菩萨行
有相行菩萨
佛印
八功德水
山法
常宗
玉花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经常做很多梦,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勤劳」出穷人
莲华的十种比喻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为亡者做功德,比烧纸钱更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