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名)劫末烧尽世界之火。六十华严经二十三曰:若人堪任闻,虽在于大海及劫尽火中,必得闻此经。...【阿赖耶识行相所缘】 p0781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此识行相所缘云何?谓不可知执受处了。了、谓了别。卽是行...五重唯识观是慈恩宗的观行法门。五重是:一、遣虚存实识,二、舍滥留纯识,三、摄末归本识,四、隐劣显胜识,五、遣...【界】 意谓事物之间的区别,也可以解释为产生其他事物的原因。例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色、声、香...(术语)二碍之一。又云所知障。碍涅槃之烦恼云烦恼碍,碍菩提之无明云智碍。菩提即佛之一切智。为智之障碍,故名智...指释尊超九劫而先成佛。据大宝积经卷一一一载,释尊与弥勒虽同时发心,然释尊依勇猛之精进力,超越弥勒九劫而先成佛...【相是世俗有】 p0838 瑜伽七十二卷六页云:问:相,当言世俗有?当言胜义有?答:当言世俗有。由二因缘故。一...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中品清信胜解,成就中品顺解脱分,已定生时。...【留拏】 此云犍(居言切),或作[虔*(刖-月)],以刀去势也。...(流派)Ārya-sammitīya-nikāya,译曰圣正量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参照正量部。...又作火风未散。风火,乃地水火风等四大之总称。四大为一切物质之构成基础,以因缘之和合而聚散。故风火未散即谓生命...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
有一个作家出差时,无意中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这两出租车的司机穿着干净,车里也非常干净。 作家刚刚坐稳...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从书桌上抬起头,从容地转过身,慈悲安详,和蔼...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一意地系念,无有其它杂念,进一步修唯心识观和真如...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并不等于就是沉没,被骂、被冤枉时,你沉默下来,别人可能说:「你不回应,表示你就是那样...
佛经上讲,孝养众生,孝亲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经说,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在他家族中,在他的命运中,会得...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本来我是到这里来参访、挂单的,常住一再客气,要我跟师傅...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缘就是因缘),第二个是见道位以后叫真修(真实的真)。 我们...
则川和尚
【五灯会元】
则川和尚蜀人也。庞居士相看次,师曰:「还记得见石头时道理否?」士曰:「犹得阿师重举在。」师曰:「情知久参事慢。」士曰:「阿师老耄,不啻庞公。」师曰:「二彼同时,又争几许?」士曰:「庞公鲜健,且胜阿师。」师曰:「不是胜我,只欠汝个[巾*(仆-人)]头。」士拈下[巾*(仆-人)]头曰:「恰与师相似。」师大笑而已。师摘茶次,士曰:「法界不容身,师还见我否?」师曰:「不是老师洎答公话。」士曰:「有问有答,盖是寻常。」师乃摘茶不听。士曰:「莫怪适来容易借问。」师亦不顾。士喝曰:「这无礼仪老汉,待我一一举向明眼人。」师乃抛却茶篮,便归方丈。
上篇:松山和尚 | 下篇:打地和尚 |
(术语)与觉王同。谓佛也。性灵集七曰:奇哉觉帝之德,异哉经王之功。...
劫尽火
阿赖耶识行相所缘
五重唯识观
界
智碍
九劫
相是世俗有
已具资粮补特伽罗
留拏
阿离耶三蜜栗底尼迦耶
风火未散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

停止抱怨会让任何人走向成功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圣严法师:气到忍不住时怎么办

孝养父母的果报是怎样的

参禅的下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