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台家所立四土之一。声闻缘觉二乘究竟证果者,及地前菩萨,当生界外之净土也。此等人皆修空观之方便道而断见...(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州庐陵(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为唐宋八大...【第三静虑定建立】 p0969 显扬二巻六页云:又如经说:由离喜故,住舍念正知,及乐身正受;圣者宣说,成就舍念乐住...分别有为事相的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则是虚妄之计度,凡夫若能离此虚妄之计度,而与真理冥合,则名为无分别...【十种智】 p0102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论曰:智者:谓十种智。广说如经。一、法智。谓于共了现见所知诸义境界,无漏...【七百贤圣重结集处】 p0065 西域七卷十五页云:城东南行十四五里,至大窣堵波。是七百贤圣重结集处。佛涅槃后百一...梵语 parigraha。(一)又作摄取不舍。谓阿弥陀佛摄受护念念佛之众生而不舍。据观无量寿经载,阿弥陀佛之光明遍照十方...(譬喻)佛法之高,譬如山也。涅槃经十九曰:法山欲颓,法船欲沈。大集经五十六曰:法河永枯涸,法山欲崩颓。...【金银生像】 沙弥十戒第十,不捉金银生像。南山云:胡汉二彰,谓胡言生像。此翻金银也。善见云:生色似色。似...(一)凡四卷。唐代法藏述,宗密注。略称起信论注疏。乃宗密摘录法藏之大乘起信论义记,兼加部分己说而成。全书分二篇...(一)位于广东曲江县。乃刺史韦宙请六祖说法之处。唐开元二年(714),僧宗锡建,始称开元寺。后改称大梵寺,刺史韦...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佛说八大人觉经》 这是修布施平等...
正月初五,漫天飞雪飒飒而至,忽来的暖意,雪亦成了今春的第一场雨。晌午刚过,雾起南山,松涛成林,画桥临溪。在春...
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的特点都要靠自力:持戒得禅定,开智慧破烦恼贼,见惑、思惑一...佛陀曾对弟子说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无道的国王,为了使皇宫更富丽堂皇、国库有更多的收入,便压榨百姓、课重...
《佛说法灭尽经》: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
释尊告诉曼殊室利,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东方去,过五倍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妙宝,其佛祖号称宝...
离婆多,此云星宿。父母祷星而生,遂以为名。《弥陀略解圆中钞》 离婆多,在佛弟子当中的德行特点是无倒乱第一禅定...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五灯会元】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导无量。后至罗阅城,敷扬顿教。彼有学众,唯尚辩论。为之首者,名婆修盘头。﹝此云遍行。﹞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欲,为众所归。祖将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遍行头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可。」祖曰:「汝师与道远矣。设苦行历于尘劫,皆虚妄之本也。」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时遍行闻已,发无漏智,欢喜赞叹。祖又语彼众曰:「会吾语否?吾所以然者,为其求道心切。夫弦急即断,故吾不赞。令其住安乐地,入诸佛智。」复告遍行曰:「吾适对众,抑挫仁者,得无恼于衷乎?」遍行曰:「我忆念七劫前,生常安乐国,师于智者月净,记我非久当证斯陀含果。时有大光明菩萨出世,我以老故,策杖礼谒。师叱我曰:‘重子轻父,一何鄙哉!’时我自谓无过,请师示之。师曰:「汝礼大光明菩萨,以杖倚壁画佛面,以此过慢,遂失二果我责躬悔过以来,闻诸恶言,如风如响,况今获饮无上甘露,而反生热恼邪?惟愿大慈,以妙道垂诲。」祖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宗。听吾偈曰:‘言不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祖付法已,不起于座,奄然归寂。阇维,收舍利建塔,当后汉明帝十七年甲戌岁也。
上篇: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 下篇: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
(职位)禅林之语。劝化麻之僧也。...
方便有余土
欧阳修
第三静虑定建立
分别智
十种智
七百贤圣重结集处
摄取
法山
金银生像
大乘起信论疏
大梵寺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五逆十恶之人,临终亦得往生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向阎罗王献财

魔化比丘死后投生何处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的八大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