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亦名:僧私二地并须乞作、僧私二地皆须处分 子题:树空、石阴 资持记释云:“处分中,初科,了论。三相无多营造,亦...【四大种】 指构成色法(物质)的四种要素,即地大种、水大种、火大种、风大种。古代印度的哲学家,认为这是构成一...(职位)Vihārapāla,译曰护寺。守护一寺及和集僧而白事者。求法高僧传上曰:若作番直典掌寺门,及和僧白事者名毗...指广设斋食以供养僧众及诸佛、菩萨、人、天、神、鬼等之大法会。又作无遮会、大会斋、大施会。上至佛、菩萨,下至地...(界名)人类为十界之第五,故曰人界。界者差别之义。...(术语)称 字。大教王经上曰:金刚三摩地, 字发智火,烧除虚妄因。【又】(譬喻)以智烧烦恼之薪,故譬以火。涅槃...即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据彰所知论卷上器世界品载,以阎浮提等四大洲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见所断法聚】 p0641 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见所断法聚者:谓一切见、若依见等贪瞋痴慢,若恶趣业,若于诸谛犹...子题:善说、诸贤咸共听、大乘三贤十圣小乘七贤四圣 含注戒本·皈敬偈:“我今欲善说,诸贤咸共听。”(含注戒本卷...【饕餮】 p1463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饕餮者:谓希望未来所得受用事故。 二解 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云何饕餮?...乃专注一心,归向佛陀教法之谓。天亲之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下):“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八大人觉经...劝发菩提心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决定能往生。那不要以为,哎呀,这个话我不敢说,好像是不是让人觉得我很傲...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这是识心幻现,要坚住正念。即使是好的境界现前,也不要理它...
人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苦乐的感觉因人而异,它只是个人的感受而已。有人说:「人生真...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在世人心目中,出家人看破了名利,看破了世事,这...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到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一日,佛于早晨天亮之时,着衣持钵...
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它有这四种。这四种是谈我们宿世的善根和今生的情况。 显感...很久以前,有个很穷的年轻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有一天,他到寺院里拜佛,他虔诚地跪在地上,向菩萨祈求:菩萨啊,...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世中,红尘滚滚。我们能感受很多的酸甜苦涩,人世间悲欢离合...
十五种无明
【三藏法数】
[出鞞婆沙论]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三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无明。(结使者。谓一切烦恼。能缠缚驱使于人。入于生死也。)四不共无明谓第七识。无别体相。妄起染心。障蔽无漏圣法。恒不间断。是为不共无明。(第七识。即意识也。无者。谓不漏落生死也。)五相应无明谓第七
上篇:念诵忌十五地 | 下篇:十六观门 |
【不净时】 p0323 瑜伽三十卷十六页云:云何名为寻思彼时?谓作是思:若内所有诸净色相,在现在世,若外所有不净色...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须乞分齐
四大种
毗诃罗波罗
大斋会
人界
智火
大铁围山
见所断法聚
我今欲善说诸贤咸共听
饕餮
一心归命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净土法门要常作得生想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佛陀僧团论苦的根源

一切皆不是「我」的

负债为牛之宿缘

感应有四种
如何成为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