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即赞叹经典之偈颂。现存之梵文经赞中,有法华经赞(梵 Saddharmapundarīka-stava)及赞般若波罗蜜偈。其中,法华经...【现行不与取罪】 p0955 瑜伽四十一卷六页云: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禅宗公案名。又作大随乌龟、大隋龟话。大隋,指唐代之大隋法真禅师。此则公案乃大隋法真藉乌龟来接化学人之机缘语句...【无学】 p1044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问:何义,几蕴,是无学?答:学究竟善义。一切一分是无学。 二解 显扬五卷十...波罗夷罪四喻之一。又作破石。比喻波罗夷罪如破折之石不可再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五四·二三一下):“若道何...(菩萨)菩萨名。诸行无行经下说喜根胜意二菩萨之事。智度论六引此。文殊师利白佛言:昔有佛名狮子音王。时有二菩萨...方便有余土的简称,即二乘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子题:尸罗波罗蜜、罪不可得、不罪不可得、持戒清净 资持记释云:“问中,彼论前云,若于罪不罪不可得故,是时名为...言妙行者。谓世尊说有四种行。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佛弟子众。于此中行。故名妙行。又...复次前说死苦,死有三种,谓或善心死、或不善心死、或无记心死。善心死者,谓于明利心现行位,或由自善根力所持故,...优婆塞戒之五种类。由受持戒法之多寡分为:(一)一分戒,受三归依已,受持一戒。(二)少分戒,受三归依已,受持二戒。...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过去在罗阅只国,有一位婆罗门非常贫穷,即使努力工作,还是祸事不断,常常缺乏饮食、衣物。于是,失望的他走到街上...现在很多人认为诚实就是吃亏。其实,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实的本分,那么他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会令人对其敬而远之,生...
我们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念《阿弥陀经》时要诚恳,出声诵...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饮食是有关系的。你吃什么东西,跟你的身心世界有关系。下面会...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眷属海、受用海、音声海、言辞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畅游...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大安法师答: 信愿称名的净业行人...
如果家中有暴力事件,先要分析原因,作为预防暴力事件再度发生的参考。 发生暴力事件,有时候是自己有问题。当对方...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
十行仙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地行仙谓其服食药饵。能驻一期之寿。雵不能轻举。故名地行仙。(一期者。从生至死也。)二飞行仙谓其飡食黄精松柏之类。久而身轻。故名飞行仙。(黄精。乐名。松柏者。谓松柏之叶也。)三游行仙谓其久服还丹。化形易骨。游戏人间。故名游行仙。(还丹者。谓神仙九还之丹也。)四空行仙谓其乘阴阳动静。调气固精。腾身履空。故名空行仙。五天行仙谓其能鼓天池。咽津液。不交世欲。故名天行仙。(天池即口也。)六通行仙谓其吞吸日月精华。作意存变。以延身命。岁久功成。
上篇:十种方便 | 下篇:十魔 |
(经名)说优婆塞能持五戒及念三宝,则得证果。摄于中阿含经三十。...
经赞
现行不与取罪
大隋乌龟
无学
折石
喜根
方便土
罪不罪不可得
妙行
死苦
五分戒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贫人变富豪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念《阿弥陀经》,等于到极乐世界走了一遍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