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人名)满愿子之略。比丘名。【又】(术语)愿已满也。往生论下曰: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行】 p060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第三名行行相?谓于圣道先圣后圣同所游履,正观行相。 二...梵语 vicāra,巴利语同。心所之名。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旧译为观。即细心伺察思惟诸法名义等之精神...【五种失利养因行】 p0282 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五种失利养因行,亦是背涅槃因行。谓若于是处受用利养,若从彼...【五趣皆有法尔胜事】 p0286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十七页云:五趣皆有法尔胜事。谓地狱趣、异熟色等,断已还续。余趣不...【定力】 p0807 集异门论七卷二页云:定力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梵名 Mahāyāna-?atadharma-prakā?amukha-?āstra。全一卷。属印度大乘宗经论部。又称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百法明...何等损害离欲?谓习欲者畅热恼已生厌背性。...(杂语)妖怪之眼睛。以譬非正见。碧严第五则着语曰:山僧从来不弄鬼眼。...【六观待】 p0296 集异门论十六卷五页云:六观待者:云何为六?答:一、观待色。二、观待声。三、观待香。四、观待...(术语)一座大众中之主位,称为上首。或举其中一人为上首,或举多人为上首,依经不同也。如无量寿经一万二千比丘众...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在泄内火,不是病,也不须刻意治疗,...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
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也。譬如屋中虚空,纵极好的眼,也看不见有灰尘。若窗缝中照来一线之...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
关于清政府任命刘铭传为台湾总督,有一段小故事: 当时李鸿章并没有直接把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除了刘铭传,李鸿章...
好,各位,那我们先,既然是今天大家来行这个佛事,特别的殊胜难得。尤其是我本人,可能了解的知道,原来在中国佛学...
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 就是你能够依《观经》来无论修观佛三昧还是念佛三昧,就能消除业障,法尔自然地生到阿弥...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
十种有依行轮
【三藏法数】
[出地藏十轮经] 有依行者。有可凭依之行业也。轮以摧碾为义。谓众生依此行业而修菩提。则能摧破一切烦恼惑业。故曰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一具足净信谓众生具足清净信心。则于一切善恶缘。受报因果。皆无所疑。此为有依行也。二具足惭愧谓众生具足惭愧之心。凡有所作身口过非。而能内自羞耻。发露向人。悉不覆藏。此为有依行也。三安住律仪谓众生若能摄身口意业。安住净戒。则于杀盗淫妄等诸律仪。悉无毁犯。此为有依行也。四安住慈心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慈爱之心。则于一切
上篇:十度各三行 | 下篇:十种发心 |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憍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
满愿
行
伺
五种失利养因行
五趣皆有法尔胜事
定力
大乘百法明门论
损害离欲
鬼眼睛
六观待
上首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聪明的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

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痛苦不是我们的全部

淡然面对一切

宏海法师2018天津行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