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菩萨)Maju,又作曼殊,曼乳。译曰妙。又曼殊室利菩萨,古经谓之满濡。新译家略称曼殊。...(术语)心识谓之有所缘,心识以外之物谓之无所缘。所缘者如眼识之于色,耳识之于声。心识攀缘寄托之境界也。总之,...(譬喻)唐则天之譃名也。说郛三十四譃名录曰:鬼婆者武后也,地藏菩萨李光弼也。...指法华经踊出品所载,由地踊出之诸大菩萨中之上行、无边行、净行、安立行等四菩萨。以此四菩萨为众中之上首,乃菩萨...(职位)谓僧职三纲中之上座也。...【善业】 指善之作业,为‘恶业’、‘不善业’的对称。即能招感善果的身、口、意业。据《瑜伽师地论》卷九十载,善...由报之定不定,分为四种。 一、时定报不定 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从群众中自然产生之宗教。多无明显之创教者,主要为原始宗教,或于文明社会由下层群众中自然形成者。原始宗教与氏族...(界名)圣者所住之国土也。无五浊之垢染,故云净土。梁译之摄论八曰: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彼玻璃珂等,名清净土。...(术语)法华十妙之一。佛说法,开悟一切众生本性,入于佛知见也。...yuanqi 佛教教义。亦名缘生。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宇宙间一切事物和...(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
苦是由前生身语意三业作恶的因,今生所招来的果报。因果之道,丝亳不爽。《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原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方...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的年味。每到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会提前准备好丰富精美的食物,来庆祝这个重要节日。并把...问: 法师您好!我母亲因有外遇,导致家庭破裂。之后母亲的外遇者成了我的继父,他一直靠妈妈养着。现在又由我和妹...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
澄观法师(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唐朝越州会稽夏侯氏人。这位法师身高九尺,有九尺那么高,眼睛呢,有重瞳,重...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的: 一个是思惟苦谛。我们要把娑婆世...
十度各三行
【三藏法数】
[出成唯识论]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三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一施度三行此施度有三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以佛法为诸众生演说。令其开悟。三无畏施。谓于诸众生无杀害心。令其无所怖惧。是为施度三行。二尸度三行尸。梵语具云尸罗。华言清凉。又翻为戒。此戒度有三种。一摄律仪戒。谓持佛戒律。具众威仪
上篇:十种行愿 | 下篇:十种有依行轮 |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
满濡
有所缘
鬼婆
四导师
上纲
善业
四报定不定
自发宗教
净土
利益妙
缘起(pratitya-samutpada)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面对痛苦的正确态度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烧头香」与「撞头钟」的宗教内涵
这些是我们前世欠他的吗

【推荐】念佛人当如何面对病死之苦
皈依是什么意义

七个皇帝的国师--澄观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