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禅家之常语。离言说文字而以心传于心也。达磨之血脉论曰: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凡二卷。又称大般涅槃经荼毗分、大涅槃经后译荼毗分、涅槃经后分、后分。唐代若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即...【宫毗罗】 此云蛟,有鳞曰蛟龙。抱朴子曰:母龙曰蛟,子曰虬。山海经:蛟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六波罗蜜】 译作六度,为到彼岸之意。即为达成理想、完成之意。这是大乘佛教中菩萨欲成佛道所实践的六种德目。即...(术语)世俗之流类也。释门归敬仪中曰:自揣形服,都非俗流。...(术语)谓自久远实成之本地所现之权化垂迹身。八相成道之释迦如来是也。对实而云权,对本而云迹。玄义十上曰:拂之...(1043~1121)宋代僧。洛阳登封人,俗姓孔。号本然。自幼习儒,二十七岁时,阅法华经,乃志求佛道,从汝州龙门山宝...(名数)一、欲想,起贪欲之思想也。二、瞋想,起瞋恚之思想也。三、害想,起害人之思想也。无量寿经上曰:不生欲觉...指唯有愿而无行,是为别时意。为摄论家批评观无量寿经所说下下品往生而提出之论点。又作唯愿无行别时意。别时意,系...凡三册。北宋惟净等编修。内容系录出东汉至北宋天圣五年(1027)之汉译经典及我国撰述入藏之佛典。现存之金藏本有所...(譬喻)又作炎。如来,众生之机缘既尽,即入于涅槃。故托薪尽火随灭,而称涅槃为炎,称涅槃经为炎经,称涅槃点为炎...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因此特别烦恼,怎么才能排除这些多虑的想法?每到...
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可不得了,那是成圣的一念之间,这个没有大福德、大因缘碰不到的。 所以,你就晓得,我们福报大...
经文: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 能断贪爱的,才是真的学菩提道,是佛弟子。 经文:财色二...
过去,在舍卫国有一户贫穷的家庭,夫妻都非常悭吝,性情凶恶,而且不相信因缘果报。佛陀悲愍他们愚痴无知,于是变现...球王贝利出生在巴西海岸线附近一个贫困的小镇里,父亲是位因伤退役、穷困潦倒的前足球运动员。贝利从小酷爱足球运动...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经中多有记述。 印度佛典所载的观音有好几种...近些日子,很多群里出了一些怪事: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进群发一些伪佛教的文章,所谓伪佛教文章是指诸如宣扬本命佛...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两种力量:一个是佛陀的加持力,一个是我们心灵的开创力,佛力...
十忍
【三藏法数】
[出仁王护般若经疏]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谓通教菩萨。观五阴三界。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十忍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谛者。真谛也。)一戒忍膏由观色阴。而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无作戒体。皆是色摄故也。(作无作戒者。谓初受戒时。有所作为。执守坚持。名为作也。持守既久。虽不作意。而任运无所毁犯。名无作也。)二知见忍谓由观识阴。了知一切诸法邪正之见。皆从识心而生。即得知见忍。以了别识与此知见相类故也。
上篇:每月十斋日 | 下篇:慈忍十种利益 |
指黄色、甘味之茶乃以甘茶树之叶焙干后,将其煮沸而成之汤。于灌佛会时,甘茶与香汤、水共同作为甘露之用。相传释迦...
以心传心
阇维分
宫毗罗
六波罗蜜
俗流
权迹
清觉
三想
唯愿别时意
天圣释教总录
焰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安法师:如何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修福跟没有修福的天壤之别

能够远离财色,就超脱了世间种种苦果

放下心中的弓刀
温暖的拥抱比耳光更有力量

佛经中关于观音菩萨身世的记述
卖本命佛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骗术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