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职位)大众食斋粥时,立于食堂一面举声报斋食之名者也。其法入堂先拜圣僧,次拜住持,次拜首座,次立于南方一面,...华严宗之观法。即观想毗卢遮那佛与普贤、文殊二菩萨等三圣融为一体而无障碍之观法。其中,毗卢遮那佛为一切德之总体...【身识缘共相境】 p0678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十三页云:问:云何身识缘共相境?以五识身、缘自相故。答:自相有二...(术语)胎藏曼荼罗十三大院之第十三院也。为守护曼荼罗四门之金刚神。南门名金刚无胜结护,东门名无畏结护,北门名...(名数)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意志】 此有广义狭义的解释。自广义来说,意志为自然冲动的欲望;自狭义来说,则为意识间多种动机、目标、方法的...(1268~1325)日本曹洞宗太祖。越前(福井县)人,俗姓藤原。法名绍瑾。十三岁礼永平寺第二世孤云怀奘出家,怀奘示...(譬喻)瞋恚之热恼如火,谓之瞋恚火。又瞋恚能烧尽一切之功德,故譬之于火。增一阿含经十四曰:诸佛涅槃,汝竟不遭...【遍知义】 p1123 瑜伽七十七卷九页云:遍知义者:乃至所有品类差别所应知境,或世俗故,或胜义故,或功德故,或过...【无余依涅槃界】 p1082 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此有余依灭故,名为灭界。亦名无余依涅槃界。 二解 瑜伽八十六卷六页...(术语)三量之一。心所量度分别之对境也。...(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原文: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极乐亦梦也。既同是一梦。修之何益。予曰。不然。七地以前。...
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受到阻碍的时候,他就生气了、他就有脾气了、他就要扫除这个障...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戒也不是容易事,因为不顺习气,......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 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
问: 我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每天走路静坐都尽量心念佛号,不过每天都还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遇...
在福州鼓山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有一个韦驮显灵的真实故事。 那是在清朝雍正十二年(1773年)间,鼓山涌泉寺的老...
菩萨十戒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谓菩萨奉持三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等净戒也。三不住戒谓菩萨受持戒时。不求于彼欲界色界无色界受生而住也。四无悔恨戒谓菩萨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行。安住正戒。心不悔恨也。五无违诤戒谓菩萨于佛所制禁戒。心常持护。无所违犯。
上篇:布施十种利益 | 下篇:大论十种戒 |
【婆伽】 秦言破。大品婆字,入诸法破坏不可得故。论曰:知一切法不可得破相。华严唱婆(蒲饿切)字时,名一切...
喝食
三圣圆融观
身识缘共相境
四大护院
难易二道
意志
莹山绍瑾
瞋恚火
遍知义
无余依涅槃界
所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一切诸法悉皆如梦,修之何益

人为什么会瞋恨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学佛从受戒开始
40道寺院素菜谱(图)

未得到定之前,要减少睡眠

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