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又作旁生,即畜生,旁者不正之义,言彼因行不正,故得不正之生。...禅林用语。饱食一度即可忘却昔时千百次之饥饿感受;丛林中用以比喻曾一度入于自由自在之解脱境界者,则必不再执迷于...(术语)Namo ratnatrayāya,又云那谟啰怛那怛啰夜耶。南无者归命,喝啰怛那者宝,哆罗夜耶者三,即归命三宝也。...用以比喻菩萨、声闻、阐提三者。(一)第一田,此田渠流便利,无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百;比喻菩萨根性猛利,智...(经名)佛敕舍利弗使说法,舍利弗因说十上法:一成法、二修法、三觉法、四灭法、五退法、六增法、七难解法、八生法...(术语)台家所立三惑之一。为障覆中道之理之根本无明,别教之菩萨从初地断之,圆教之菩萨,从初住断之,而证中道之...梵名 Sīgiriya。为屹立于锡兰(今称斯里兰卡)之坎底市(Kandy)北方约七十二公里处之岩丘,高约十八公尺。断崖贯...(人名)汉桓帝时苍梧太守牟融著书号牟子,推美释氏。见释门正统四。...据宗镜录卷三十六及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载,第八、第七、第六等三识所缘之境有广狭之不同,即:(一)第八识缘境最广,...(术语)五力之一。言智慧有能除烦恼之力用也。...(譬喻)涅槃譬之洲渚也。智度论七十一曰:涅槃是为洲,众生没在四流水中,佛以八正道船引着涅槃洲上。...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鬘童子午后静坐时,独自思维,心中有很...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夺利。勤劳者争得多,懒惰者争得少。争得多、争得少,全都活不...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学佛是每个众生的本份事,是你本具...
警世非常,觉诸幻化。 这是透过无常观,策发我们的出离心。虽然我们明明知道戒定慧会召感功德,烦恼罪业会召感痛苦...
《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 哪吒...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又者,观身不净它是一种对欲望的强制压...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命运,这人世间总是有许多人事业成功、生意兴隆、身体健康、遇难呈祥、无病无痛、夫妻和睦、家旺财...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我们从业力的对比来看,我们的恶业是多于善业的。 所以我们临...
法师十德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具玆十德。名为法师。(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一善知法义善知法义者。谓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句义差别也。二能广宣说能广宣说者。谓菩萨能以智慧。广为众生宣扬如来微妙之法也。三处众无畏处众无畏者。谓菩萨处大众会。善说法要。随他问难。悉能酬答。而无所畏也。四无断辩才无断辩才者。谓菩
上篇:十大弟子 | 下篇:十科 |
佛陀制禁比丘啖食生之草、菜、瓜果等,必以火烧煮,或以刀、爪甲等除其皮核而后食之,称为净食。(参阅“净法”470...
傍生
一饱忘百饥
南无喝啰怛那哆罗夜耶
三田
十上经
无明惑
悉耆利耶
牟子
三识缘境广狭
慧力
涅槃洲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修无常观能使自己精进修学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好运气来自于结善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