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即释尊之本生。释尊于因位时,曾为一狮子,名坚誓。据报恩经卷七、贤愚经卷十三坚誓师子品所载,坚誓师子,身毛金色...(术语)业为善业恶业,果为其业所感,人天鬼畜等之果报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三有业果,一切皆空。楞严经四曰:唯杀...【因相应因不相应法】 p0594 发智论十三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因相应因不相应法?答:卽心心所法,少分因相应,少...(故事)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冢间,示五人髑髅。耆域遍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菩萨)Nīlavajra,译曰青金刚。陀罗尼集经四曰:尼罗婆陀罗,唐云青金刚也。...已说十波罗提木叉竟,四十八轻今当说。 第一、不轻师友戒。 第二、饮酒戒。 第三、食肉戒。 第四、...一、身出家心不出家,即身虽为僧伽,但心犹有顾惜爱恋。 二、身在家心出家,即虽在家受用妻子,但却不耽染欲乐...【摩那埵】 论云:秦言意喜,前虽自意欢喜,亦生惭愧,亦使众僧欢喜。...(一)(1624~?)清代临济宗僧。号楚林。中年时舍世荣,得洪山俞昭允汾之法。历住潭州(湖南)南云兴化禅林寺、梅城...即大菩提,通于事理二法,乃唯佛能得之菩提。谓能断一切有为诸法之所知障,而悉知诸法之一切种智。[大智度论卷四]...于密教,谓依大日如来所具足之五智各生身、口、意三身佛或菩萨。五智,指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
民国五十年(公元 1939年),余患中风,左半身不遂,住空军医院治疗,经六个月后,始能勉强行动,惟行动仍困难,勉...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
嗔有发怒、生气之意,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不如己意的事物所产生的排斥及恼恨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论说:云何为嗔...
前面的《百法明门论》,它是广泛地探讨一切法的别相跟总相: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何等一切法就是包括了心法、心...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我们大家不要面临灾难的时候却又怀念一些所谓美好的时代,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就叫娑婆世界。所谓娑婆世界就...
缘起作用不空、不错乱,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比如,供欢喜,得大喜悦;供音乐,得微妙音;供舞蹈,得无碍神通;...
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非常的痛苦。所以当我们念佛,我们要知道,念佛这个佛号其实就...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三藏法数】
[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一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譬如莲华出于水中。而不为淤泥所染也。(五浊者。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也。)二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譬如莲华。虽微活滴之水。而不停留也。三戒香充满菩萨修行。于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譬如莲华开敷。妙香广布。
上篇: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 下篇:火喻菩萨十种善法 |
【善见天】 p1138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六卷二页云:云何善见天?谓善见天一类伴侣,乃至广说。问:彼天何故名善见耶...
坚誓师子
业果
因相应因不相应法
叩髑髅知生处
尼罗婆陀罗
四十八轻戒
四类出家
摩那埵
上睿
诸佛菩提
五智三身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用大悲水治愈重症糖尿病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净界法师:八识规矩颂
圣严法师《爱情的智慧》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你的佛号还能提得起吗

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