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丛林中,记载建筑器材或日常什物之帐簿。砧基,原指建筑物之基石,此处转指什物之意。始建寺时所定殿堂廊庑之柱础图...即修一念三千妙观的净行。...梵名 Mahāyāna-pradīpa。音译莫诃夜那钵地已波。唐代僧。爱州(越南东京一带)人。幼年出家于杜罗钵底国,通大乘...出自地持经卷一。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一切法性无有变易,皆可依轨则而修,故称法性。可分为二种:(一)实法...(喻)正法有如明灯,能照破世间的黑暗。...【佛牙伽蓝】 p0654 西域记三卷十八页云:新城东南十余里故城北大山阳,有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二种五种杂染并五种因相】 p0046 瑜伽八十五卷十九页云:复次有二种五种杂染,并五种因相。如是二种。诸有学...【以利求利】 p0496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所得利,不生喜足;悦获他利,更求胜利;是故说名以利求利。 二解 法蕴...祖,指禅宗之达磨祖师。佛篱,即佛门;祖室,即禅门。佛篱祖室,即泛指佛教、佛道、佛门。[猿蓑集幻住庵记] p275...(衣服)梵语曰支缚罗Cīvara,又曰缚萨怛罗Vastra,五条乃至二十五条之袈裟,并覆肩裙类之总名。袈裟由其衣之色而...【昙摩谶】 或昙无谶,此云法丰。中印度人。日诵万言。初学小乘五明诸论,后遇白头禅师,教以大乘,十日交诤,...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现在我们听到某某大德、某某老修行、某某善知识,也是比较而言。就是大菩萨在这个时期示现,也不会示现什么奇迹。因...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如果对于佛道有很强的好乐,对世间的贪恋之心自然就会...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坛经》是六祖慧能的开示,由门人所记录...问:这句话是不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但也不要因无所执着而冷漠消极,应该提起智慧心、慈悲心、菩提心? 师:一进农禅...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白天负责厨房典座的工作,晚上则以诵经作为修行的功课,一日...
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余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俱舍论》 不定性者,那就是一般的凡夫,除了正性...
接着介绍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为什么在家众受五戒之后,还要受持八关斋戒呢?因为五戒的果报,最多只是人天而已。虽...
《十善业道经》漫画版...
十想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三无我想谓观一切诸法。毕竟空寂。皆无有我。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我想。是名无我想。四食不净想谓观诸饮食。皆从不净因缘而生。如肉从精血水道所生。实为脓虫住处。又如酥乳及酪。血所变成。
上篇:十种因 | 下篇: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
(饮食)煎茶之点心。煎茶以点空心也。或为点心之异名。是进茶之前先进些点心物也。见象器笺十七。...
砧基簿
三千净行
大乘灯
二种法性
法灯
佛牙伽蓝
二种五种杂染并五种因相
以利求利
佛篱祖室
衣
昙摩谶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在末法时期,佛菩萨是如何示现的
大安法师:生命就在呼吸间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圣严法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舌头的妙用

凡夫性情不定,遇正则正遇邪则邪

受持八关斋戒,栽培出世的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