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小乘二类之一。声闻缘觉二种之小乘,单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者。谓为愚法小乘。一旦虽取小果。然解...【念为定依】 p0803 瑜伽六十八卷三页云:由所依者:四因缘故,念于此定,能作所依。一、系所缘故。谓于四念住...(行事)盂兰盆会之异名。当日由供养自恣僧之功德而目连之母免饿鬼之苦,故取欢喜之意而名之。...(术语)对于差别之称。无高下浅深等之别曰平等。南史梁武帝纪曰:幸同泰寺,设平等会。五灯会元曰:天平等,故常覆...于他有情计常者,略有三种:即摩醯首罗人,那罗延人,伊赊那人等,各计所从生者为常。...一、自力,世间的人因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的教诫,而能自动的发菩提心,叫做自力; 二、他力,世间的人,由于...【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 p0230 集论七卷十页云:何等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中品清信胜解...梵名 Pandara。为过去世波罗奈国一长者之妇。据百缘经卷五所载,般陀罗曾以大便器施予辟支佛,遂感无量世臭饿鬼之恶...(1600~1658)明代曹洞宗僧。金陵人,俗姓朱。号蕃光,世称蕃光净璨禅师。母梦僧而诞。幼为道士,后转投佛门出家。...(术语)又云毗目多罗。如来所出之音声也。慧苑音义下曰:毗目瞿沙,具云毗沙摩乌多罗毗目瞿沙,言毗沙摩者,此云无...【所依不成】 p0739 因明入正理论云:虚空实有,德所依故;对无空论,所依不成。如疏六卷七页释。...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给一句佛号就不管了?净土法门的修学没有次第吗? 宏海法师答...
如果你的情执是很重,把世间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要,你要离开三界是很困难,因为你几乎都是有漏种子。就是说,...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一见面就说道: 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云岩禅师回答...以智慧选择朋友至为重要,如何以智慧维护友谊,使善缘常住,同样重要。佛陀所言尊敬有德者,就是在告诉我们:友谊之...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入心。我见炽盛,贪嗔痴具足。这样虽身在佛门却不入门,心在...1 问题的引出:面黄肌瘦 时下出现很多饮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原则。有两类人群持这...问: 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大安法师答: 这是《阿弥陀经》中提到,听到西方净土的种种音声,八功...
梁武帝(502-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梁武帝博学能文,长于...
八正道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三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二正思惟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是为正思惟。三正语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四正业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心。住于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为正
上篇:八胜处 | 下篇:八智 |
【欲界无学】 p0986 显扬三卷十五页云:欲界无学、谓生欲界阿罗汉果。...
愚法
念为定依
欢喜会
平等
于他有情计常
四力
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
般陀罗
净璨
毗目瞿沙
所依不成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推荐】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的角度去面对人生
要眼珠
十种维护友情的方法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彭鑫博士:如何吃素才能健康
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