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又云毗目多罗。如来所出之音声也。慧苑音义下曰:“毗目瞿沙,具云毗沙摩乌多罗毗目瞿沙,言毗沙摩者,此云无怖畏也。乌多罗者,最上也。毗目瞿沙者,出声也。”探玄记十八曰:“毗目多罗者,天竺本名毗目多罗涅惧沙,此翻为最上无恐怖声。”梵Vimuktaghoṣa。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斥小乘之空法为邪见乘。止观七之四曰:乘邪见乘,入险恶道,是坏驴 耳。...亦名:三种和合 子题:应来者来、应与欲者与欲、现前得诃者不诃、身别、心别、口别 含注戒本·戒经序:“和合。时有...(一)印度之古称。又作天笃、天督、天毒、身毒。后汉书西域传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教导】 p1013 瑜伽八十一卷九页云:教导者:谓示现已,得信解者,安置学处,令正受行。由已于彼,得自在故。彼便...(名数)常持者。三衣,钵,香合,拂子,尼师檀,纸被,浴具也。见诸乘法数。...行事钞·诸杂要行篇:“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非谓福智两异,道俗别行。但由俗网繁多,静...(本生)杂宝藏经一明鹿女之缘云:昔雌鹿咶仙人尿便生端正女,迹生莲华。时梵领国王索此女为第二夫人,生千叶莲华,...(术语)行事之仪则也。言出家僧侣行为之作法。四分律行事钞上曰:扬显行仪,匡摄像教。资持记上一之一释之所谓:行...为佛寺之通称,乃安置佛像并供僧尼止住以修行佛道之处所。又称寺。有各种异称,如寺刹、僧寺、精舍、道场、佛刹、梵...华严宗对佛教教义之分类所判十宗之第二宗。乃立一切法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实有、法体恒有而并无主观之我的宗派。...(术语)四摄之一。以布施摄受他也。...八大人觉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龙藏本)...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因为佛与众生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佛是清净,而众生不清净。...
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来,说是在迷中,其实也简单。它只在你的选择之中,就看你心里装进了什么。 心里装着什么,就...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时,别人对我们的称赞;或是当生活安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没有人供养他,衣服破破烂烂,自己也没有文化,什么本事都没有...
了解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后,我们该怎样去修学净土一法呢?实际上就不需要向外去寻求啦!你建立这样坚定的信念之后,...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号的,一定是精进办道的,一定是如救头燃的,一定是带着欢喜心...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规律而成佛,又向世人揭示...
毗目瞿沙
【佛学大辞典】
上篇:毗目叉 | 下篇:毗多输 |
【贪行补特伽罗】 p0978 瑜伽二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贪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可爱事、可染着事、所缘境...
邪见乘
和合有三种
天竺
教导
七事随身
道俗福智别修
净饭王千佛父
行仪
寺院
法有我无宗
布施摄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学佛要怎么学

生命的未来,就看你心里装进了什么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钝功熏修老实念佛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