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行事)读经文而无滞为胜,滞者为负,以争胜负也。...【陀罗尼门】 p0828 显扬三卷五页云:陀罗尼门者:谓诸菩萨,无量陀罗尼门。广说如经。若欲略说陀罗尼相者;谓...(术语)有事之由来也。维摩经菩萨品曰: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转依者,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云何证得二种转依?谓十地中,修十胜行,断十重障,证十真如。二种转依,由斯...【二门二时二地所有诸欲能障三种等持】 p0050 瑜伽九十卷九页云:复次勤修定者,略由二门二时二地所有诸欲,于...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能自化五欲境而自娱乐,故名。...禅林用语。为“到即不点”之相对语。僧众集会时,缺席者其名之上即被记以一点,称点即不到;到席者之名上则不作记号...唐末曹洞宗僧。生卒年不详。为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之法嗣,住於越州(浙江),以“乾峰一路”之公案与“乾峰二光三病...(术语)此又为用于天文占星之法者,其名目与形像,在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院。曼荼罗之名与宿曜经之名大同小异。十二...何等相差别?谓蕴界处一一自相差别。...即忌惮日,指故人之死期。又作讳日、命日、忌辰、讳辰。于是日行追吊之礼,避免游乐嬉戏,以诵经、法会等慎重行事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宝忏》的缘起,这个忏本是南朝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的。事沿皇后郗氏在往生后的数月,有一天...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得人身有多难呢?比如大海飘浮一块木板,此木板中间有一孔,一海龟一百年浮上...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了。修行最终是修我们当下这个心:自净其意,闲邪存诚。那这句...有一间大佛寺里面,供养了一尊很大尊的铜制佛像,在大佛像旁还有一个一样是铜制的大罄,在中国的佛寺,如果有信众到...
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位女士家里做客,那位女士买的房子位于北京的郊区,那次做客经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是一间非常洁...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里观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情左顾右盼,眼珠时时都在转动,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慢慢就远离恶道了。 为什么呢?我们看讲义。 以知...
七聚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聚即类聚。谓聚众律以成其类。随犯而制之。故名七聚也。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有三义。一者退没。由犯此罪。道果无分。没溺恶道。二者不共住。谓非但失道而已。不得于说戒羯磨僧中共住。三者堕落。舍此身已。堕在阿鼻地狱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梵语阿鼻。华言无间。)二僧残残者。如人被斫。命虽未尽。而身已伤残也。谓若犯此罪。僧为作法。忏除其过。故名僧残。三偷兰遮梵语偷兰。华言大。遮即遮障善道。华梵兼称。故云偷兰遮。谓大障一切善根也。
上篇:七遮罪 | 下篇:七支 |
(术语)愚痴与贪爱。三毒中之二。愚痴为父,贪爱为母,而生一切之烦恼恶业。大日经一曰:劣慧诸众生,以痴爱自蔽。...
读经争
陀罗尼门
本缘
转依
二门二时二地所有诸欲能障三种等持
乐变化天
点即不到
乾峰
十二宫
相差别
忌日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与功德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慎独知于衾影
大佛与大罄的对话

不要留你的恶业过夜
工作也可以是一个悠游的过程
